《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》 聞經書寫 種種供養

0觀看次
A- A+

202008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59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隨順小根機,隱勝現劣,
投其所好,遂其本意願,
先隱實以施權逗根機,
不為大教所逼投其樂。

佛陀弟子中,有的人明明很聰明,佛的教法都能夠接受,但是他卻隱身在小根機的行列。什麼叫做大、小根機呢?就是看我們是不是肯發心。

大根機,發心利己兼利人,精進受持佛法,並沒有離開人群度眾生,這是利己利人。時間參半,用一些時間修自己,也向前前進,關懷人間苦難。雖然他是初學,悲心卻很殷重。其實他已經知道法,也是有利他的願,但是力量還沒展開,還在小根機的行列之中「隨順小根機」。

像這樣的人是「隱勝現劣」,他不會自大,還是很謙卑。「投其所好,遂其本意願。」佛陀心裡明白,卻也照常為他施教,隨順他的選擇。

修行,不分大小,只是根機有別。佛陀施教,什麼樣的根機,要領受到什麼程度。其中有對佛所說的都清楚了,佛說到什麼程度,他也了解到什麼程度,只是守在那個地方,沒有脫群拔出,不想投入眾生群中。

他有這樣的能力,卻是他隱匿起來,「就是內修,無法外行。」這自利,無法做到利他的志業。佛陀時代,有的弟子能夠承擔傳法、說法、施教;有的弟子,永遠守在內修群中。過去就有此現象,現在應該還有。「先隱實以施教權逗根機」,佛陀只好讓他隱實,照常以小教法應他所需,「不為大教所逼投其所樂」。佛陀為弟子,隨順各人選擇,同樣平等投教。

叢林之中就是這樣,有人很殷勤、勤快;有的人覺得:我守自己的本分就好,做我自己歡喜要做就好。隨人如何說,自己有才華隱著,就是不要表達自己有辦法領導人,不願意去展現,這種修行者也是很多。

前面經文提到:「此法華經亦復如是,能令眾生離一切苦、一切病痛,能解一切生死之縛」。經文又說,「若人得聞此法華經,若自書、若使人書,所得功德,以佛智慧籌量多少,不得其邊」。

若有人聽聞《法華經》,或者願意將這部經一字一字書寫成書,功德也很大。抄經要耐心、專心抄,當你筆尖接觸到墨,在紙上一橫、一豎畫、一點都要用心,字寫起來才會端莊整齊。所以寫經,要一字一畫,非常的端正,表示恭敬。

字在抄的時候,一畫、一橫,腦筋裡印入的字,經意不偏。這心、腦、手動作,都要很用心,其中的文字與意義就能會合。邊寫邊了解它的意義,這就是用功,用功得來的成果,叫做「功德」。

經聽了之後清楚說出來,另外一個人不曾聽到,現在聽到了,起歡喜心,這樣輾轉,再去宣說了,其他的人聽了、了解了,又歡喜了,又再傳揚,將經法不斷輾轉出去。

但是,用說的不如用寫的。文字就是這部經的內容。以前傳經,要聽得很認真,聽了之後要寫,寫了之後還要再傳,這樣輾轉相傳。那個時候的用心、用功,心心念念就在經文中,就是功德。

「親手自書,或輾轉使人書是經所獲功德」。若是自己寫、或教別人書寫,這樣輾轉相傳,所得的功德。「以佛智慧籌量多少,不得其邊」,即便以佛的智慧籌量,也說無量無邊。

經文復又說道:「若書是經卷,華、香、瓔珞、燒香、末香、塗香,旛蓋、衣服,種種之燈:蘇燈、油燈、諸香油燈」。

「若書是經」,說明寫經也要在莊嚴清淨的地方書寫。「明以虔敬至誠意念」以虔敬至誠的意念,以諸華香來供養這部經。香,不一定是有形的,是用心的妙香虔誠供養。供養是用至誠的心,是心香,是用至高無上的心意,是內心的豐富,很莊嚴地供佛,不是身外的豐富,我們要清楚。

這段經文一直在表示如何虔誠供養這部經。因為這部經是諸經之王,是佛陀微妙的教法。身體力行,就是淨化人間一個靈方妙藥。所以我們要很虔誠、用心來供養。供養,就是重視、內心恭敬這部經。很多經文的描寫,無不都是要我們用恭敬心來體會這部經,也是人間所要應用的救世之法!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