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》法水甘露 滋潤慧命

0觀看次
A- A+

202008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56集

繪圖/黃逸樵


佛心含藏遍空,法界真空妙有,
入世施教顯法,依經鋪路開道,
上契諸佛之理,下契眾生之機。

事事用心,聽法也要用心,我們還要多用心體解佛心、智慧,所說的法我們要很用心聽。

「佛心含藏遍空,法界真空妙有」,佛心開闊,遍空法界,這就是佛的心。我們凡夫心就是很狹窄,窄得僅僅看到自己眼前的事物。歡喜的,我愛、我貪;愛不到、貪不到,就生氣,起無明煩惱,這就是凡夫。人間勞勞碌碌、辛辛苦苦,結冤結怨,生生世世纏綿不休。

佛陀的心則充滿大愛,愛得遍空法界。所以說「佛心含藏」。佛心含藏的是什麼?就是慈悲;對眾生是喜捨,這叫做大愛,遍空法界,無處不在。

佛心是真空妙有,愛得開闊,不受障礙,就像虛空一樣。空掉煩惱、無明的纏綿,一切都空掉了,但卻永恆留著妙有。那種妙有大愛,是愛普天之下的眾生,盡虛空界,這種愛是很微妙的。

人人本具佛心,人人也能展開這念愛,愛得無邊際,只要想通了,大家都能做得到。很多事都只在一念心,心打開了,就是真空法界。法界內涵妙有的法,佛法將心打開了,做人的道理清楚了,就能包容一切。

這就是學法,學世間法、學家庭的法、學人與人相處的法,這是很重要的。所以,佛法應用在人間,就是我每天常說的:「有用心嗎?心有用在法中嗎?而法有用在生活中嗎?」每天師父都這麼說。

「入世施教顯法」,讓它顯出法來。那群環保菩薩已經透徹佛法,因為他們每天都在薰法,他們走入佛心了,也進入真空妙有。他們都有在聽法,心已經入世施教,發揮人人本具的智慧。

看他們樣樣都展現方法,「依經鋪路開道」。他們上契諸佛道理,很深入這些道理,尤其是環保,隨手拿起回收物就夠詳細分析。

「依經鋪路開道」,用這個經證明路鋪出來了,也印證道開闊了。「上契諸佛之理」,我們已經接軌到兩千五百多年前,佛所說法的道理了。我們就要聞法、施教,要不斷地聽、不斷地傳,傳給大家知道。「下契眾生之機」,他能夠做什麼,有什麼心結解不開,我就用這個法與他們分享。這就是佛法的奧妙處,讓我們法喜充滿。

這段經文是譬喻無上正法。尤其《法華經》是無上正等的正法。正法用譬喻來說,好像是雨露,就像雨水,露水一樣。大地萬物,不論大樹或小花、小草,不能沒有水、不能沒有空氣、不能沒有雨露滋潤。

大地上若沒有雨露,會變得很乾燥。人需要五穀雜糧,樹、草都不能活了,五穀雜糧又怎麼種得起來呢?所以土地不能乾燥。

大地需要雨露滋潤,而我們人呢?法能滋潤我們的心田。心若沒有法水,會很乾燥,無法定下心來。心地乾燥,需要有雨露潤濕。

「如清流水,淨汝身田」,淨你的心地、我的心田,我們全都有法滋潤心地。「令生法芽」。我們的心地若有潤濕,自然撒下去的種子就會萌芽。所以,大地需要水;人心也需要水,人不能沒有水,水是大生命。我們求佛法,《法華經》就是我們最需要的法水。

法雨滋潤大地,也能夠滋潤我們的慧命,這就是我們護身心無染過的方法。只要有法,自然我們的身就不會去做錯誤的事情,我們的心時時就如清涼地,沒有懊惱,去除無明得大法喜。這就是《法華經》給予我們的法水。

總而言之,我們學經、聽法,最重要的就是能聽法入心,心有所得,叫做依怙,有依靠的地方。我們要依靠的是法,佛法有入心,才有踏實的方向。每天都在告訴大家「方向」,方向不可偏差,差毫釐,失千里。所以,我們要守護方向不偏差,法才能真正入心,鋪路讓我們安全走過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