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8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51集

繪圖/黃逸樵
諸煩惱海塞其源,
得生寂靜梵天界。
佛法中之梵天王,
崇奉信持護正法,
持戒清淨防止惡,
離欲清淨無后妃,
棄塵除垢無染著,
淨空污染護大地。
法有受用,對我們才是真價值,法入心要用在日常生活中。
「諸煩惱海塞其源」,煩惱如海之深廣,阻礙我們探求佛法的源頭。法如空界,海雖然大,還不及空界之普遍,卻是一點點煩惱就將我們堵在源頭,見不得空界充滿真諦,我們的心就被煩惱無明給阻礙著。常常說「打開心門」,心門若開了,煩惱就去除,我們才能空掉一切無明;煩惱若没有清,無明就難除了。
菩薩不忍眾生苦,菩薩的道路過程辛苦,但是他們甘願,這是既甘又願,大家做得很歡喜。慈濟人已經把煩惱完全去除,行在菩薩道上就是他們人生的方向。菩薩的力量會合起來,讓有需要者的身心都得到膚慰滿足,實在是很感動人。
「得生寂靜梵天界」,寂靜梵天,就是三界頂上的世界,三界的頂上,這個梵天,清淨無染著,煩惱都去除了,沒有男女不淨,完全清淨的世界,叫做梵天。他身心清淨,所以寂靜。我們修行也很期待超越煩惱,將來能生在清淨的世界;這清淨,就是要先把心清淨,用愛付出,這種愛護人間,造大福業,心清淨,才是真正在梵天界。
「佛法中之梵天王」。因為梵天王擁護佛法,護持正法在人間。佛在哪裡講法,梵天一定來聽法,不管在哪裡講法,梵天就是護法之一,而且聞法認真。持正法、正見、正知,造天福,得生梵天,他就是佛法中的梵天王,「崇奉信持護正法」。
「持戒清淨防止惡」,他持戒清淨,防非止惡。戒是防止做錯誤的事情,起一點欲心,要趕緊提防,防非而且止惡,想要做,念頭要趕緊停止不要做,做了要趕緊停下來,不可繼續。善的要精進,惡的要停止、要預防,這就是防非止惡。
「離欲清淨無后妃」,梵天沒有後宮的王后,也沒有妃嬪;「棄塵除垢無染著」,心不可以有一點點的灰塵,若有就要趕緊除掉,時時勤拂拭。有福聽法,要受用,不要乖乖坐在主堂,下了殿堂,又大小聲,彼此在算帳,這不可!
「淨空污染護大地」,環保菩薩除了淨化大地,也淨化他們的心。空氣已經受污染了,大地充塞著塑膠袋、垃圾等等,若沒有做環保,不多久的時間,大地就會硬化掉了。
我們要很重視環保,環保能夠「棄塵除垢無染著」,將這些塵、骯髒的東西完全清出去。把能回收的再回收,讓空氣沒有汙染,讓大地很乾淨,所以「淨空污染護大地」。這就是慈濟人,就是環保菩薩,功德無量喔!他們為苦難的眾生付出,也為受汙化的大地淨空、護大地,真正是人間的活菩薩啊!很感恩,也很感動。
梵天王,發心護持聖賢,不論是初果或二、三、四果,他這樣護持過來,一直到修菩薩道的因,那念初心,及至行菩薩道,不斷往佛果精進,最終成佛了,這是每一尊菩薩的目標,也是發心修行的方向。方向正確的走,去依止。所以,梵天王能夠統攝三千世界,為六趣之父。他的位置是極高。
此經詮一乘理,《法華經》是一乘的道理,概括三乘,所以是三乘之父。亦是諸經之父、眾經之王,因為這部經典概括所有的經。所以大家要用心,將佛法入心來用在生活中。
用在生活中,就要像慈濟菩薩在人間;真正的菩薩在人間關懷苦難人,入苦難的眾生中去付出,一切的辛苦都在所不惜。種大福、造大福,就是種菩薩因,這就是菩薩的過程,心一點都沒有污染,不貪求。只要老人平安,心無掛礙,很清淨、不染塵埃,這就是最會持戒的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