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7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44集
繪圖/黃逸樵
菩薩真法供養,
內運智觀法供,
又見此幻色身,
惑因故感斯果。
世尊法如雲雨、如海一滴,
佛復廣說山川、草木叢林,
法雨普潤一切,得成佛道。
菩薩以真法供養,看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不就是典範嗎?菩薩發大心、立大願,承佛教法,入人群度眾生,回歸向佛真誠供養,這就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。
釋迦佛講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這段故事之後,回過頭來,「宿王華菩薩啊!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故事說了這麼長,那位菩薩不是別人,就是現在坐在我座前的這位藥王菩薩。藥王菩薩過去世中,長長久久的生生世世,無法算數的時間,就是長久修行;現在在靈山道場這個地方。他過去的功德就是偏向苦行,認真入人群救度眾生;是真誠心的供養。這就是他今天的成就。」
所以說,菩薩是「真法供養」,這不是應酬,是出自內心的真誠。他「內運智觀法供」,這是一片至誠的法供養。他已經很有智慧,不是盲目的燒身、燃臂。他已經修行到智觀,法入內心了。那是從他最最清淨無染的心,最最虔誠的一個念頭,表達出從內心的至誠懇切,要來供佛。
這是藥王菩薩過去生中不斷鍛鍊過來,那個誠心懇切的意識。既不是肉團身,也不是肉團心,是帶著過去的法身。他不是肉身新發意菩薩,是已經乘法再來的法身菩薩。用法身心用智來供養,配合佛陀化世。
這段經文看似很奧妙,不可疏忽掉了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用了兩輩子時間;前面的一輩子,完成他行菩薩道,入人群等等,完成了才返回道場,表示身、心,法身的心,這樣燃身供佛;用灌香油燃身供佛,那個身與我們的凡夫身是不同。他去了、再回來,同樣還是行菩薩道。
我現在特別將這段經文解說得更清楚一些,讓大家更加了解,對「燃身供佛」,大家能清楚這段文的綱要。
「世尊法如雲雨,如海一滴」。其實佛法是很開闊,我一直覺得,僅僅一個字,可能說不完也做不完。世尊的法如雲,抬頭看天,天空很清淨,白雲在天空。
《法華經》的大乘法,也能夠與我們有在學佛的人,看天,天有法;看水,水有法。有時候下過雨的一小灘水窪,你們看它,原來水中有月,水中有太陽,水中也有白雲,各種景觀。看看,總是大海能夠載船、載車。總而言之,開闊的心胸,佛法比海更寬廣、比雲有更多的樣貌。
「佛復廣說山川、草木叢林」。〈藥草喻品〉都已說過了,請大家再回想一下。天下萬物,大樹有多大?草木有多細小?真正的法,就是大有大到那麼大,小有小到那麼小,這個大地大、小無法分開,造成一幅美景。宇宙之間,到目前為止再無第二個這麼美的地球,可惜已遭到人類破壞。
其實,人類也能織就很美的人間。莊明中(現職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),他兩眼的視力高達兩千四百度,幾乎看不清楚了。到我們臺中慈院,蔡副院長(蔡顯揚)領導的眼科,發揮巧奪天工,真的是很精妙。他居然可以剝開眼角膜,截斷血管,還補血管、接血管,實在歎為觀止啊!
那位莊教授眼睛恢復了,他特地畫一幅「四季謠」的圖來送我。這位教授運用巧手天工,就要依靠那雙眼睛,畫得在那個圓裡面,就像透過他的眼光看世界,將整個地球四季的景象都畫入圖中,美啊!
各位菩薩要用心體會,捨身燃香,無不都是表達一分至高無上的虔誠。學佛就需要至高無上,因為想要取得這般開闊,廣無邊際的佛法;世尊的法就如雲雨、如海。我們現在能夠聽到、得到的,不過大海中的一滴而已!世間不論是景物,或者所有人的功能,無不都是佛陀向我們說法其中的一絲絲而已,所以請大家向佛的道法要虔誠、用心,這也叫做「真法供養」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