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7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40集
繪圖/黃逸樵
大覺如來施教,眾生種相體性,
念何事、思何事、修何事,
云何念、云何思、云何修,
如來明了無礙。
我們要心心念念用心思考,去體會、了解佛陀所說法。「大覺如來施教」,為什麼目的而來?教導眾生,是盼望眾生成就什麼事情?
佛陀來人間,他感觸、探討、體會、了解人間的苦。要讓大家清楚,人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苦?苦果的去向?來人間受這麼多苦,將來又要往哪裡去?來人間的目的為何?人與人之間又有什麼意義?要如何解決這些苦?苦的因緣又是如何來?造好因,這個果將來的去向又是如何?因緣果報循環往復。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探討的。
「眾生種相體性」,人就是人,為何叫做眾生?眾生,不僅僅指人類而已,還有其他生命。相雖不同,全都叫做生命;形類各異,都叫做眾生。佛陀來人間施教,不只對人而已;佛告訴我們,眾生與人同樣是有情世界。
雖然眾生相各異,卻是任何眾生同樣都有「生命」。我們要知道眾生種相不同,各種眾生都有不同的因所結果的相,這就是果。所以因緣果報,也是由個人所做得來的果。
「念何事、思何事」,我們到底在念什麼呢?你在想什麼我不知道;我在說什麼,你又知道多少呢?我也不知道。總是人與人間互不了解,有的人用真誠的愛,說真誠的話,付出也是很真誠。有的人只會說外面的應酬話,人間各有目的、各有應酬,人也變得虛偽了。
當然也有很多很好的人。就如強烈颱風「海燕」給菲律賓帶來重大的傷害,尤其在獨魯萬市和奧莫克市,災情更是慘重。施恭旗先生馬上捐出一億元。他很低調、勤儉,不想讓人知道。這次疫情,菲律賓要做救濟的事還很多,他要再捐五百萬元出來。他對菲律賓慈濟的奉獻真的很大。
這就是念,「念何事、思何事、修何事」。「云何念」,這都是一個念頭。他心心念念就是愛,就是有力量要布施,念念都是為人間做好事,這就是他的念。倘若人人都有這樣的念,就是祥和的人間,也是淨土人間。
所以,念何事、思何事、修何事呢?在人間修行、修德,以德傳家。「云何思、云何修」,你正確的思想是這樣,我們就照如是思想去行,行菩薩道。
云何修?就是在修德。要做的事情都很分明、沒有障礙,這就是「如來明了無礙」。我的思想要正、行為要正,想要有愛、思想要有愛,行為也要有完整的愛、無私的愛去付出,這就是修行。
修行如何修?因為大家都有愛心在幫助人的菩薩,這就是修行。就像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他身體力行,入人群付出,回歸佛法,以身、法懇切的供養佛。他將兩隻手燃燒供養,大家不捨、悲惱。所以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趕快安慰大家,復又立此誓言,我已經捨出兩隻手臂了,我用我這副身體來證明,若是實在不虛,我這兩隻手會再復原。
這兩隻手還是「百福莊嚴臂」,因為過去利益眾生要靠這兩隻手,雙手萬能啊!你的心想要做好事,也要伸出兩隻手去做。將這兩隻手燃臂,證明我燃臂,手還是雙手莊嚴臂。
他的莊嚴,還是繼續做很多好事,用很虔誠的心供養。他以誓願、懇切的心,表達供養。這兩隻手還是完整無傷,沒有缺相,這就表示意志堅定。
他是真實的、虔誠的,這樣想、這樣做,都是利益眾生。他知道這副身體從小一直到老,將來還是歸於空。太愛惜這副身體,無法為人群做事,也等同這副身體已經廢掉了。他把握時間、借用身體,於法精進,唯有法是真實,道理才是永恆,所以借用這副身體,回歸真諦法身。
性是常住的,人人本性永住。我們捨這個身,來生的性還在。所以,因緣果報,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;福業隨著我們的來生再來,惡業也同樣隨來生再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