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7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34集
繪圖/黃逸樵
有感覺的授受,
付出人的誠意,
收受者的喜受,
一封信的受用。
日不落的世界,
陽光距地八分。
人間離不開我給你,你接受了;或者是你給我,我也接受。不論是給你、給我,付出的人要很誠意,接受的人要很歡喜。
最近大陸的洪澇實在是很嚴重,受災的人不少。慈濟人走得到;有災難的人,能夠接受,這就是一個因緣。去付出的人,那分愛心是內心真誠的愛,不忍眾生受苦難,克服很難走的路。
路難走,不過他們很誠意。慈濟人不認識他們,但是很誠意溫柔膚慰。那膚慰的態度,將受災受難人那萬念俱灰的心,又溫暖起來,淚光中含著笑容。接到物資很歡喜,這是被付出人的誠意所感動,將內心憂愁、憂慮的苦都一掃而空了,感受到人間還有希望。
「收受者的喜受,一封信的受用」,喜受了,接受到的物資不多,但是有一封信,這封信是師父的慰問函。有人代替唸出來,他們很歡喜,回去又再將這封信拿起來看了再看。這封信代表一切心意,他們的感受也很深。
最近常常利用科技與全球慈濟人連線(編按:全球四合一幹部線上精進研習會)。全球慈濟人都在分享內心所得,故事多到說不完。
慈濟世界是一個「日不落的世界」,有的是一大早。我就告訴他們:「我們快要休息了,你們開始要精進哦!」慈濟人分布在全球,這個地方將要休息了,那個地方要開始工作了,這豈不就是一個日不落的世界呢?
地球繞著太陽轉。「陽光距地球八分鐘」,太陽的光照射到地球,已經過了八分鐘又二十多秒的時間。妙不妙啊?很奇妙哦!可見宇宙廣大無邊際!在宇宙間的地球,是那麼地渺小!而這麼渺小的人間,卻有各種不同的苦難。人間苦難偏多,但是菩薩不惜一切辛苦。
慈濟的精神就是菩薩的精神。菩薩就是以佛陀的教育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為眾生付出,僅僅這樣的觀念,並沒有其他的要求,付出無所求。這就是我們慈濟在地球上「日不落的世界」,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夠看到慈濟人在付出。
藥王菩薩的過去生就在日月淨明德佛道場裡。當日月淨明德佛示滅了,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雖然處理後事,但還是一樣悲感、懊惱,戀慕於佛,悲切啊!
佛與菩薩覺有情,但菩薩的悲不是為了私人的感情悲,是因為佛如世間的慈父,也是人間的導師;佛入滅了,世間的慈父、人間的導師就滅了。好像世間唯一的火炬已經熄滅了,照亮人人心靈的明燈已經熄滅了。這就是喜見菩薩為眾生心靈的失落而悲戚,心還是不捨。
有人就批評,見道的人已斷情割愛了,為何還有這樣的悲念、感傷呢?回答者這麼說,菩薩的感情並不是為情在悲,是為了法。佛離開了,法是否就此滅掉了嗎?是為此而悲。雖然佛殷勤將法付託給我,但是我有辦法將法如佛在世這樣傳下去嗎?有辦法這樣去教育眾生嗎?悲在這個地方。
雖然有法可傳,但是傳法的人有這樣的德可以讓人接受嗎?道理就在這裡。菩薩的悲傷、感戀,就是痛慕,很悲戀佛陀的捨滅,離開了!這是心靈戀慕的痛。這是為人間、為法,法若消失了,人間要怎麼辦?這就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處理日月淨明德佛的後事,那個心態的描述。
佛與菩薩那分「覺有情」,覺悟的有情是永恆,與我們凡夫、眾生的情不同。眾生、凡夫的情是愛、恨、情、仇的情,而且是分段生死,這輩子的情斷了,所帶著的是冤或者是愛,這種因緣果報的拖累,在凡夫的情感中。
佛與菩薩是覺悟的有情,「我將要離開,將法委託給你,你就要負責,但是我會再來交接。」佛、菩薩不斷在人間交替,這人人要去體會;人人互相受法、傳法、接法,教化眾生,這是人人的責任!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