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63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22集
繪圖/黃逸樵
於法無染曰精,
念念趣求曰進;
勤修善法無懈,
利樂一切不怠。
我們有幸走上人間路,要真正做到人成、佛成;人格若不成,佛格就不會成了。印順導師也說過:「人格成,佛格就成」,這就是人間佛法。所以,我們要先學會做人,人道的品質要做好。
希望大家看清楚人道,我們要如何做人。人做得好,我們才能進步,心的污染清除了,佛法才能入心。這是經法當中的精髓,大家要用心聽啊!
用心聽,「於法無染曰精」,這叫做精髓。有一點點的污染,法就淨化不了我們的心,也是污染了法,法對我們也無法度,我們要用心;即便周圍都是法,若不取用,也就「無法度」。「念念趣求曰進」,既然要學佛,心心念念都要正確的趣向,就要淨求佛法,用念念清淨心求佛法。
「勤修善法無懈」。勤,要精進;精進就是要勤,不可有懈怠。自己要有修為,說話才有用,所以要勤修善法,心心念念就是善法。菩薩要入人群,入人群說法度化,要用真心、無私的愛去擁抱著他、牽著他,這樣真誠的愛,就像大人在愛孩子一樣,培養善法就是疼惜眾生,「勤修善法無懈」,要精進不可懈怠。
每一項動作、每一句話,無不都是「利樂一切」。我們說的話都希望對人有幫助,做的事情就是要幫助人,這叫做利樂。翻苦為樂,翻轉苦,讓他快樂。將道理說給他聽,解開他的憂愁,讓他無憂無愁,沒有煩惱壓迫,自然就樂了,所以說翻憂為樂,叫做「利樂一切不怠」,不可懈怠。總是我們要勤修精進利樂眾生,這就是將佛陀教育回向佛,叫做供養。
人間法比佛法更多,佛法一點點,要讓我們用心應用萬法。昨天提到,日月淨明德佛前,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他接受法,到外方廣度眾生,所做的一切回來分享。佛陀讚歎,表示他已經供養;他自己卻覺得身體力行的供養好像還不夠,現在要以身體來供養。
記得在道場裡面,是諸佛已經集中在樹下、寶座上,這尊菩薩虔誠的在眾群中出來表達他的供養。他覺得如法修行,度化眾生還不夠,他還要專心再以身體供養。很虔誠,入三昧火。所說的不是真正纏身點世間的火,是他在那個地方入三昧,三昧火的燦爛讓他發光,好像火燃燒起來的光。
諸佛看見同時發聲讚歎,天地都響應了。這表示道理對了,所以讚歎聲響亮全世界。真正的身體力行,真正做到名副其實,從心做,不是要做出來炫耀,做合在道理中,叫做真實。那個心聲發光,心的聲音在三昧中發光了,很自然就讓人發出那分佩服、讚歎的聲音。
「是名真法供養如來」,這才是真法。身外所擁有的一切全都供養出去了,現在連身體也要供養,所以說「法施」、「行施」。法施就是去說法;行施,就是身體力行,在法中精進,為眾生付出。不惜身命,效勞於佛陀,所以法施、行施。施與發心會合起來,做了之後不放在心中,叫做「真空」。
我們若清楚真法,就是我們運用智慧來內觀、外行。身體力行佛法,佛法用在我們身上,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去運用法。能夠供的,就是我們的智慧,所供的是這副身體;用我們的智慧來供法,用身體來供佛。所以,我們身體力行完成佛陀所教育。
我們要很用心自在在生活中。真真正正要修身養性,勤勞付出,無有所求。我們要很誠意,時時自我警惕,一定要心正、行正。若能如此,後面的人跟我們修行,或者我們跟前面的人修行,就能依教奉行。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,還是一念心,就是行菩薩道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