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6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20集
繪圖/黃逸樵
世間所有諸華香,
乃至沈水旃檀香,
如是等香週遍聞,
唯聞戒香遍一切。
法界中一色一香,
無非中道戒德香,
佛界眾生界亦然。
生來人間,誰要來疼惜我們?除了父母疼惜、愛,再來呢?就要自己疼惜自己,這是我們自己的責任。疼惜自己,一來孝順父母,二來報眾生恩,三來報佛恩。父母疼惜我們,所以要感父母恩。要如何來感父母恩呢?將我們的心顧好。做一位不虧欠的人生,為人間付出。這是報父母恩、眾生恩、報佛恩。
既為佛的弟子,我們要依教奉行,這叫做報佛恩,也是對佛最大的供養。用什麼來供養?就是身體力行佛的教法。為什麼要入人群去付出呢?因為佛陀教育我們要行菩薩道。菩薩道來自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。有苦難眾生成就我們的菩薩道,所以我們要感眾生恩。
因為這一波疫情,使得很多工商界停工歇業,大家比較不那麼忙,所以利用這段時間在家裡連線、薰法香。平時,社區也辦讀書會,大家心得互動、互相分享,有的人抄經、寫經。聽起來全球有慈濟人的國家,慈濟人的心態、慈濟人的動作差不多如此,聽了總是很歡喜。這就是敬的供養、精進行的供養,師父很歡喜。歡喜在這個時間,普遍聽到不同國家有共同精進的方向,讓我感到很安慰。
所以,愛的力量,發心立願,無私大愛,為人群付出,叫做「弘誓願」。回向文: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是我們生生世世對佛最好的供養,心無貪戀,這種來去自在,就是佛法已經很入心了。
昨天經文提到「作是供養已」。一切眾生歡喜見菩薩,一向都是發心立願供養,他覺得這樣的供養還不夠,還要用身體來供養。
要如何供養?他將這些很高貴的香一直向自己身上灌服,表示準備以身體供佛之前,很虔誠將不淨身,灌上種種的香料。有六種很高貴的草木,將它煉成油,叫做「六香」。
「六香喻六度行」;六度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這叫作德,布施有布施的德,持戒有戒德等等,所散發出來的德香。所以「六香」譬喻六度行。
「諸華香油」,不論是花、草、樹木,要經過不少工夫才能淬煉成油。「表微細小應世所需諸行」微,非常的微渺、細小,應世所需的諸行。非常的細膩,卻是世間所需要。你輕輕一句話,說不定成就一個人對人間的大奉獻,所以我們說話要很細心、用心。
「欲求淨德之果」,希望能夠淨德。我們很期待身心乾淨,不只內心要發願,體外也要乾乾淨淨。希望內、外乾淨的果,必定要內外一如。
要如何讓人身能夠很乾淨呢?就要「廣行六度萬行」。六度萬行成就我們的德。而德有德香,「淨六根塵」。我們要好好將眼睛、六根塵都用在正向,用在人生正確的方向,才能行菩薩道。
身體就是載道器;我們修行還是要靠這個身體。我們的身體要如何乾乾淨淨?就是不要再去做污染的事情,這也叫做淨身,做對的事情來供佛,就是日常一直在付出;有形的身體要沐浴乾淨、要淨化。這表示以無上清淨的道器來禮佛、供佛。
我們人就是無明障礙,佛菩薩的境界已經沒有無明可障礙;所以愛的力量,無染的愛,做人間事,回收回來,我們的心要清淨。修行,要修得放下身段,要修得見人如見佛。
人人都可成佛,所以彼此之間要互相敬重,要有愛的互動,這就是人間菩薩道。還未成佛以前,我們要發心立願,行菩薩道、利益人間,這是最大的供養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