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6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98集
繪圖/黃逸樵
聖所言說是付囑使命,
盼行持果即記定印心;
以諸子雖信作佛印證,
既蒙佛付囑全力承擔。
人生路上,任何事都要負起責任來。承上對下的承諾,事無大小都是責任。有責任感,諸事易成,理事圓滿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法用心聽下來,不僅更清楚了解佛法,其實人間法亦然。
慈濟經過半世紀有餘了,原以為隨著時代的演進能夠減少苦難人。卻是路也走那麼遠了,沿途所看到的,同樣還是苦難人偏多。這波疫情發放,慈濟人很用心,腳步沒有停歇,同樣也做得很圓滿,其中的故事也很豐富。
佛陀的教育就是將法不斷不斷延伸在人間,人間事就是佛陀的教育。將要圓寂之前,他開始付託,是很親切的付託。〈囑累品〉是《法華經》的第二十二品,我們從中就能看得出來,佛陀是如何付託的。
在〈如來神力品〉,佛、諸菩薩為了讓大家回憶過去,說這麼長的經文,讓大家有一個記憶。再回過來寶樹下,大家位置坐定了,佛陀在法座上要再出聲說話了。
那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從多寶佛塔的法座中起身來了。看大家都回來坐好了,佛陀開始出聲、起座,要站起來向大家說話。
佛陀一舉手一動作,無一不是法。「柔和忍辱衣,諸法空為座」,形容佛陀從座起,所以「第一義空」。坐下去時,就是萬事放下,心就放空了。現在大家都集合過來了,佛陀站起來開始要說話了,「而起無邊慈悲之用」。
開始,「現大神力」。起來,同樣也有動作,開始伸出右手要來向大家溫馨地招呼。「無量菩薩,即千世界微塵數地涌之菩薩」,就是千世界微塵數從地湧出的這些菩薩。「授道」,就是教導他要走在這條菩薩道上,叫做「權智」。要成佛得先行菩薩道,「權智」。「菩薩自行受道名實智頂」,菩薩也要接受佛陀的教育,叫做「實智頂」。佛教授我,我受佛教育就是受教。
佛陀伸出去的手,豈能一個個都摸得到呢?看到佛陀伸手,就如摸我的頭一樣感覺。「顯即權即實」,是方便法也是真實法,「權實不二也」。同樣是佛教,同樣要度眾生,我自己要有真實感。摩頭如世間父要用心疼孩子、交代。拍拍他的背說:「你的肩膀要擔起來。」同樣意思。
菩薩在外面弘揚佛法,現在回來了,佛陀要真誠交代了,所以勉勵他:要仔細聽真諦道理。「諦」就是真諦,就是道理。「你要好好聽。」所以「令無忘失」,聽進去,要銘刻在心版中,就不要忘記了。「故舒其手」,伸手拍拍他的肩,「記住,要擔好。」
「以手摩無量菩薩頂」,這是一個形容。每個人似乎都感覺到:我也是受佛陀親手摩頭拍背過,付託我、付囑我,我要負起責任。「諸佛授受皆摩頂付囑」,已經傳承了,我們要虔誠接受,這就是摩頂付囑的意思。
「今欲付囑無上妙法」,現在要交代給你的乃是無上的妙法,也就是《法華經》,是人間教育菩薩法最微妙的真實法。法有入心嗎?我們開始負責任了沒?領到的執事若沒有用心負責任,就做不好。
總而言之,這是受委託的責任,慈濟人發揮人間最真至愛的心去付出。同樣,菩薩就是為這件事情,而承擔責任在人間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