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囑累品》神力品竟 啟囑累品

0觀看次
A- A+

202006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97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佛啟人間有大愛,
覺有情人承妙法,
共伴造福在人間,
宗旨誠實信願行,
一生無量共耕耘。

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,就是來啟示眾生,人人心中有愛,具有如來本性,人人與佛同等,視一切眾生如己子。我們要像佛一樣的愛心,好比父母疼惜孩子的心,這就是菩薩。菩薩也叫做「覺有情人」,在人間受佛教法,了解一切皆是無常。

但是人與人之間有過去的如是因,也有現在彼此間的如是果;現在的如是果,牽絆著未來的如是因緣果報。這就是人間還未覺悟之前,招過去的因,契現在的緣,與未來的果報連接重疊。因與緣一定要會合,因緣會合就有果報,有未來的存在。

佛陀修行,就是因、緣、果、報。他需要度眾生,要與眾生有緣;要生生世世來人間,發菩薩心、行菩薩道,緣苦眾生。我們乘這個緣去救拔他,就是有因;有因,緣就牽連起來,今生來世、來世後生不斷連結,這叫做緣深。

佛與眾生若綿延連結,佛成佛了,教菩薩法,自然我們聽到菩薩道會很歡喜。聽聞佛法,契佛心意,我們歡喜這樣做,走這條緣苦眾生的道路,就是「佛啟人間有大愛」。

我們會每天在這裡聽法,是與佛有緣。聽過佛法,我們心甘意願追求佛法。佛向我們說大愛,我們甘願接受,因為聽法,開始清楚、歡喜,就成為覺有情。能夠體會佛的教法,願意身體力行,這叫做初覺分。

我們已經投入人間疾苦,願意伸手去付出,救拔他的苦難;伸出去的這雙手,要伸得很長,要拉的很用力,是很辛苦。不過,看到眾生得救,忘了這些辛苦,心歡喜了!很多的願意、歡喜,這叫做「覺有情人承妙法」。

這一層一層,從聽的歡喜,而伸出雙手的法喜,到願意終身投入,身心所承受到的那種歡喜、法喜,真正是微妙,無法形容的妙法啊!

佛陀的精神是在教育人間,所以人人要承妙法。聽法,就要傳、要講、要說,法才會長久。有心要傳法的人,得要用心、沒有差錯,方能真正傳承佛法。

再接下來的〈囑累品〉。佛陀要將法交代給他能信任的人,所以一直在選擇。距離佛世已經兩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,人人都有責任要接受佛法,不斷地宣法、弘揚這既定的微妙法。

我們要人人共力,所以說,「共伴造福在人間」。人人接受妙法,除了聽,要說、要傳,我們還要做,大家一起共伴來造福人間。這是佛陀的一大教育:教菩薩法。就是要人人一起來行人間菩薩道。

慈濟的宗旨「誠實信願行」。我們從內心建立誠、實,人人要深信這個法門。我們要立願身體力行,要傳承佛法,尤其《法華經》是人間法。我們的心,相信堅固,身體力行,自然「一生無量共耕耘」。一顆種子就能夠布無量無邊的種子,叫做「一生無量」。

菩薩道普遍在人間,入人群幫助苦難人。這就是我們聽了全部《法華經》的意義,沒有離開《無量義經》。《無量義經》的教法,無不都是要引導我們入人群;入人群,就是人間的一大事。

佛陀的一大事因緣,教育眾生,順於人性。人性成,佛性就成。同樣道理,人格成,佛格成。若能如此,人間自然菩提種子一生無量。這就是佛陀來人間布善種子,教無量菩薩。

我們了解了,〈如來神力品〉不是飛天鑽地,原來是心、腦合一。我們願意為人間付出,就是成就菩薩,諸佛菩薩會集過來。佛陀要向大家好好交代,說這部經對人間的重要,所以他要再次集會。

「囑累」的意思就是開始要交代了,「你們要發心哦!要護持這部經典,法要用心傳啊!」 佛陀用心、腦,不斷地在交代這部經的功德、持經的功德,這就是在人間現大神通。很多人都做得到,但是我們凡夫不知道要如何做;雖然知道,但是覺得困難做不到。佛陀來現神通力,告訴你:「你這樣做啦!」讓人人能夠達到救人,發心走入苦難人的地方,發揮你們的力量去幫助人,也形容作「神通」。

接下來,佛陀要用很多的法,咐囑在各位菩薩的身上,表示佛陀將要入滅了、年老了,凡事要遺教叮嚀。各位菩薩,頂戴起來!我們要承擔責任並不困難,人人都有力量;見人說佛法,見人說「法華」精神,就是慈濟入人群的精神,這就是佛陀所教法!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