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6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96集
繪圖/黃逸樵
成就種種變化事跡,
為欲利樂諸有情故。
示現種種事,
導向諸善法,
成就本願力,
做所應作事。
今天,〈如來神力品〉就要告一段落了。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教菩薩法,佛菩薩的神通不是神奇變化莫測,是智慧超越我們一般人所能想像,是不可思議事啊!
從講演〈如來神力品〉開始,剛好這段時間與海內外進行視訊連線,不論距離幾萬、幾千公里之遙,一條線將兩邊連接起來了。我同樣的一句話,還可以連上幾千條線,同一個時候都能接收聲音訊息。他聽到的聲音,跟我與對方說話的聲音絲毫不差。這不就是神通嗎?
聽話,是耳神通;眼睛看畫面,不就是眼神通嗎?他們看得到、聽得到,是他們的神通來?或者是我的神通去?其實也不是什麼神通,是拜科技發達所賜;是人的心、腦通達,發展出這樣的科技,有心要來見面,就能透過螢幕清楚現身了。他說我聽,我說,也有這麼多人聽,彼此心神交會。心神通達了,就叫做「神通」。
佛陀在人間講說《法華經》,教菩薩法,形容「十方菩薩來了」。有過去、現在,也有未來,菩薩的精神理念全都會合了,這是一個形容。彼時有很多人都在當場聽法,這是現在〈如來神力品〉所要表達的。
人間很平常的事情,專心來到這個地方,這就是神力。有心神,用心的精神,專程來了,叫做「神力」。在這當中,我們剛好每天都在連線,說的是人間的菩薩法。佛陀講《法華經》,就是菩薩為苦難眾生付出的生態。
「成就種種變化事跡,為欲利樂諸有情故」。看到大綱,就知道第二十一品〈如來神力品〉在今天要告一段落了。每天說到社會發生的事,剛好與經典冥然會合。「示現種種事,導向諸善法,成就本願力,做所應作事」。佛陀在人間教育,該做的,我們也一併在做,經典持續在聽,社會事持續在關心。原來佛法能安人心,人人提高警覺,就可以安心了。平時心、腦的心向力要正,思想力要正,心、腦都在正思惟。
「教無量菩薩,畢竟住一乘」,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,就是要教育人人當菩薩。「畢竟住一乘」,到最後,也是要告訴他們一乘法。過去的小乘方便法,已經將它歸納入大乘法來了。那些小法、小機,循循善誘來到這裡,已經聽到大法,也成為大根機了。
「以此妙法蓮華經,教無量眾生,究竟住於一乘佛道」,意思很簡單,「能破眾生無始妄習」。佛陀所說的《法華經》,這些眾生無始來的妄習,不只改正而已,也應該全都破除了。所以,「如日月能除幽暗」,內心的黑暗完全破除了,事事心裡都明白,佛法一聽就清楚了。
「一言入耳,默沾懸思默記」,一句話聽進去,默默地將它放在心腦中,「懸思」,常常反複咀嚼思維,自己的思想也受佛法淨化了,此即「默記」。「曰畢竟住一乘」,過去的迷現在完全翻轉過來,向著大乘法精進。「以是之故」,這些有智慧的人,聽到經文說到這個功德利益。「諸有智者,聞此持經功德大利」,真的是賺法喜的大利。
有修行,才能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。倘若沒有修行,法聽了就過去了,沒有作用就沒有功德;法聽來要放在心底,還要「懸思默記」,時時咀嚼思索。用在做人、處事,這才是真的「功德大利」,也是真正持經的人。
「於我滅度後,應受持斯經」。佛陀又再叮嚀我們,也叮嚀當時的人,「我若滅度後,曾經說過的這些法,要有人發心受持,希望大家都要受持。」就是要有人發大心、立大願,承擔起法脈傳承的使命,長長久久地將法廣傳下去。
「是人於佛道」,佛道就是《法華經》。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,要鋪的道,就是要教菩薩法。所有的人都可以安心走在這條菩薩道上,不用害怕,也不須疑惑,儘管跨大步往前走就對了。常常說,對的事情做就對了,對的路走就對了。
有智慧的人,選擇這條路毫不遲疑地往前走,在佛的聖道法,我們再無疑惑,放心向前走。「神力嘉讚竟」,這是如來神力所讚歎。
到第二十一品,佛陀即將完整說畢這部《法華經》。現在心所掛礙的,「有人可以傳嗎?大家聽得懂嗎?有在身體力行嗎?」這是釋迦佛現在最關心的一件事情,因為他準備將要找人付託,於是他繼續講演〈如來神力品〉,說出這部經的精神,點出心、腦要如何力行在人間?
這段經文,請大家要將人間事相來比對一下,以事會理,以理會道,道會我們人間所走的路。倘若都通達了,我們就心無掛礙;無掛礙故,心定再無疑惑。我們的心、腦一致,路走對了,這就是我們真實的方向。
我們大家要向佛發心立願,絕對不會辜負佛陀的託負啊!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