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53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95集
繪圖/黃逸樵
闇鈍之心因蒙塵,
不明諸法理相昏。
痴名不了一切法,
諸事理迷性為闇,
於法不了為無明,
痴闇心體生雲翳。
人生就在這一念。「闇鈍之心」,為何我們會讓心闇鈍了呢?就因為蒙塵了,已經照不到外面的境界,「不明諸法理相昏」,失去判斷就昏昧了。我們的心也是如此,原本明朗的心鏡、清清楚楚的理智,就一個無明讓我們因癡而生迷,事與理無法會合起來。
日常生活中,在人、事上迷得團團轉,不知如何從這些纏綿的俗事逃脫出來?這就是凡夫。「痴名不了一切法」,凡夫的癡迷就來自貪、瞋、癡,一切的法都模糊不清了。「諸事理迷性為闇」,對外面的事都不清楚了,欠缺那分敏睿,對境還不知覺。
常常說:「災難已臨頭,覺性還未抬頭」。就像〈譬喻品〉的火宅喻一樣,佛陀看到人間種種疾苦,想要救度眾生。其實只是一句很簡單的話,「大宅火起了,趕快出來外面就安全了。」卻是大家耽於現前逸樂還是不想出去,必得還要再設法。此所以佛陀出現人間,設小、中、大三乘,慢慢誘引。按照孩子的根機,小根、小機,他就施小教、小法,才能誘引孩子動心;中根、中智,就要用中等的法;大根、大智則要用頓教法。
要如何讓孩子在諸事理中不要再癡迷了,事理一迷,性就闇鈍;法也就模糊不清了。「於法不了為無明」,不清楚就因為無明。無明來自於癡闇的心體起翳,「痴闇心體生雲翳」,像起霧一樣將它遮蔽了。就如眼睛生眼翳,事事物物無法看得清明。同樣道理,我們的心也是如此,原本很清淨的本質,卻被無明給遮蓋蒙蔽了,很堪嘆啊!
全球受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所影響,大家都很惶恐啊!人世間實在是很無常,譬如風中的燈;世間在轉壞時,也像風中的燈一樣,隨時會讓風吹熄掉。
「亦如水上泡」,就像水上的泡。這種瞬間起滅很無常,人間也是如此。這波疫情,尤其在大陸的內蒙古,大家一樣很驚惶;但是菩薩心,那分熱情、那分關懷人間愛的力量,感動人的故事實在很多。
這就是人間,短暫的人生能做出生命的價值。要不然,人生就如水上泡,很快就消逝了。「誰能知死時」,誰能預先知道:我生命到底有多長?即便訂出人生分段的目標,也無法盡如我意去達成。
「所趣從何道」,此生結束了,要往哪裡去呢?沒有人知道。這輩子是好或壞,自己都不知道了,為何不把握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呢?如此,我們就不必擔憂來生世是好或壞,也不必擔憂現在和未來。
總而言之,我們要把握住現在,好的事情、利益人群的事趕快做。好事做得成,菩薩就成了,這就是菩薩道。菩薩道就在這分即時付出,時時用清淨、誠意的心去待人;內修清淨心,外樂予付出,叫做菩薩道。
回歸這條菩薩道;我們就像在持經,身體力行過來了。法的道理很清楚了,我們又做、又說,所以聞法、傳法、說法。「樂說無窮盡」,因為我們有做,對的事情知道很多,都是很好的題材和故事,人間事能夠會合佛所說的法。
我們學佛,最重要的就是法要聽得準,了解人間做人的方向;否則即便法聽很深,也會背誦,但是,向前走的腳步是虛的,不是實的。即便把經典拿起來讀,也僅僅看到這部經的文字,也僅僅看到文字相而已,並未發現到大道的理在。
所以,我們要很用心、很清楚,不受形象所誘惑。中道法就在這部經,千萬不要偏差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