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5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86集
繪圖/黃逸樵
信心誓願行,
深入大乘法,
行持一實道,
寂靜清澄境。
志修無上等正覺淨梵行,
佛知見一切明諸法邪正。
「信心誓願行」,〈如來神力品〉就是要提振我們的精神、信心和力行,這三者一定要會合在一起。信、願、行,在我們修行的道場,既然信心提起了,就要立弘誓願;相信佛陀所說的真理,有足夠的願力,這條路很有意義,我很願意身體力行,人人也都做得到。
信,就是信佛陀的真理;願,是我們要走的真實道理。我不是獨善其身走這條道,而是「深入大乘法」,很甘願選擇大乘法。我們現在要入大乘法,不只有信有入而已,我們要願行,是真正跨腳踏步出去,「行持一實道」。不只自己走,還要帶人走在這條既寬濶又長遠的康莊大道。
「寂靜清澄境」,心要常常保持在寂靜清澄的境界。心如明鏡,即便前面有障礙,我們一無所懼,勇敢向前直走,這叫做立志修行,「志修無上等正覺淨梵行」。我們立志,修行路上要以「無上正等正覺」為目標,也就是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
這條大直道是正規、正向,就是淨梵行。我們要保持身心清淨的梵行;「梵」就是清淨沒有污染。這是我們的身、我們的心、我們的方向,就要自我堅持,一直一直往前走,到達「佛知見一切」。
這條心路的方向,從發心為起點,一直到最終究竟之路,方向絲毫不差。這才是我們正修行的覺向。就像人間苦難偏多,大家有心做好事行菩薩道,要救人要付出,也要有因緣。因緣在眼前,把握因緣,做就對了!
「佛知見一切明諸法邪正」。現在將大家引入正確的信仰,這分正信的道路,就是利己,還要再利人,叫做菩薩行。菩薩入人群,名稱叫做度眾生;其實度眾生的同時,道業也在增長。
所有之法,是「如來一切自在神力」,我去來自在。我們距離佛世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,無障礙的虛空境界;任何地方都有佛的覺性存在。「覺」,佛是大覺者,雖然距離我們兩千五百多年了,卻可以隔空不離法,法無處不在,這種神通力量,叫做「神力」自在。
「如來一切祕要之藏」,佛心本懷就在《法華經》,這是佛陀祕要之藏。一大事因緣,就是在人間教菩薩法。而佛已經年邁了,開始在交代:這部經是佛的本懷,人人要好好地受持。要好好保護、認識、受持這部經典。
讀誦之後,若有心得,還要解釋。我不但要解釋給你聽,還要將抄寫下來的經典傳給你。我傳這部經,你再傳給其他人,就是「受持、讀誦、解說、書寫、如說修行」。
「今經文至此」,這部《法華經》從〈序品〉說到現在,已經告一段落了。將你帶入「本門」來,讓你了解、知道經藏之寶。「釋咐囑」,付囑,就要交代了,要將法傳下去了,你們要發心好好地受持。
佛陀慈悲,為了一大事應化在人間,現在最盼望的就是有人能夠將法傳下去。我心的體會,已將佛法落實在人間行菩薩道,看到人人發心付出無所求,大家做慈濟做得滿懷感恩歡喜。不管怎麼歡喜,都要化為「法喜」,法要永續傳下去,才是真正的慧命相傳。
師父常說「法髓」。現在講說的《法華經》,一再告訴大家:「不是傳統的《法華經》,是『靜思法髓妙蓮華』,是靜思。」我們要靜靜思惟,世間人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?
佛陀一大事因緣入人群,就是要去體解眾生的困難。我們要如何入人群中去度人,希望人人都成為新發意菩薩,再入人群去度化。一旦發現靈方妙藥,只要進行萃取,就可以救助無數人的性命。請大家要用心在日常生活中,人與人間互動,彼此勸說,聽法之後,要用法在人間,人間也能得到利益,這叫做「真實法」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