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5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85集
繪圖/黃逸樵
大乘法王,
大慈悲力,
佛於諸法,
得勝自在;
佛為法王,
於法自在,
法安人心,
常住自性。
佛法在人間,就是為了人間苦難偏多,實在難以一一口述。苦難的人間,佛陀最了解。佛陀所覺悟的就是為人群,找尋出人間的「難」,就難在「苦」。
佛陀是一位大慈、大悲、大智慧者,再怎麼分析,也無法分析出大覺者的心境。天體涵容萬物,要如何讓一般凡夫都能清楚了解這些法呢?這是很艱難的事。
佛為眾生來來去去。佛陀在人間說法,累生世都要說完這部經才會離開。「說此經功德,猶不能盡」,都是不斷在教育。但是聽的,「我知道了,我一分一分地改變。」到底要改變到何時?
已經說過二十品了,佛陀在《法華經》這樣說,到底我們記得幾句?法有入心來嗎?又做了多少?「如來一切所有之法」,我們又得到多少?「如來一切自在神力」,如來神力能夠影響人的一生,我們又得到多少?
佛心含藏甚深本懷的法,我們認識多少?又力行多少?「都說那麼久了,我的心意你知道了沒?」「有了解我內心事的知音嗎?」這都是常常在慨嘆的事情,這叫做人生。所以,「以要言之,如來一切所有之法」。「以其要而誠之言者」總而言之,以其最誠意的語言來向我們說話。
佛陀出現在人間,他從皇宮出來看到人間的苦難,很不忍心。於是,他下定決心,投入與老百姓一樣的生活;先去體會平常老百姓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如何過?走入最苦難人的環境中,堪得起孤單,進入寂靜的境界,要去體會天地宇宙間的道理。他是以什麼樣的心情、用什麼方法?我們知道嗎?
佛陀來人間就是要先救心,我們的心被救了沒?淨化人心,被淨化了沒?濁氣滿滿的心,法要如何入呢?佛陀就要耐心用方法,「所謂漸頓偏圓」,用漸教、頓教,偏、圓,漸漸地入,要大家趕快覺悟。但是瞬間的覺醒,濁氣的力量又將他拉下去了,真在很難教。
佛陀不放棄,還是用種種方法,「說三乘」,就是小、中、大乘。小教就用「漸」;漸教,慢慢來。「偏」,用方法順你的根機,這叫做漸與偏;就是慢慢教,隨你的根機,讓你「頓」悟,但是你要重新去體會。
所以,最好是「圓教」,你要很圓融。你要一點一滴,不斷吸收,浸潤之教。這個法進入了,潤漸,就是一滴一滴的水不斷地注入,將乾燥的土地,一點一滴地讓它潤濕,才有辦法下種子。
這種「漸」與「頓」。頓是立刻知道,回歸娑婆,再去教化眾生,這當中都沒有矛盾。但是凡夫,才正在學,叫做漸教,也叫做「新發意」。我們才在新發意中,知道苦要忍耐,你才能體會到苦。佛陀還沒有成佛之前,就教導我們要入人群。苦的,要知道很徹底的苦;寂寞,要甘願度過寂寞的境界。
我們現在走在修行的道路上,到底知道苦嗎?知道「集」從哪裡來嗎?可知道要如何滅掉一切的煩惱嗎?我們道理都清楚了嗎,已經找到滅苦的方法嗎?我們要不斷地用功。
「如來一切自在神力」,「生滅去來」。這個神力,是解決天下人間的疾苦。佛陀為我們開示「苦集滅道」,我們要了解「集」到底是什麼,才能走入那個道去,我們要滅世間一切的苦難,矛盾要如何掃除,都是在這部經中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