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》究竟佛慧 通屬三乘

0觀看次
A- A+

2019091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37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佛陀大覺悟宇宙之真諦,
不離四諦十二緣六度法,
不分大小乘入佛門必學。
大小乾坤四大不調造災。

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病死。

「佛陀大覺悟宇宙之真諦」,佛陀已經覺悟宇宙間的真諦;這個真諦道理沒有離開四諦,人間相也不曾離開過苦,佛陀第一場說法,就說:「苦啊!」這就是真理。

苦從哪裡來啊?集啊,集來種種的開口動舌、舉手動足,無不都是身、口、意所造作。「不離四諦」,能夠了解諦理。不懂的人糊裡糊塗去了;懂的人,想要滅掉苦的源頭,就要修行學「道」。

所以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四諦法,說起來很簡單,分析起來很微細。僅僅在我們的身、口、意,開始知、識、行,就已經造成我們生生世世的善惡因緣果報,所以「四諦法」一定要很清楚。

這些修行者將四諦法的道理聽進去了,進一步要為你說生命的來源,就是「十二因緣」;從一念無明,懵懵懂懂就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,六入緣觸,觸就緣受,受緣愛,愛緣取,取就緣有,有就緣生老病死。

還未出生之前的無明,就是前輩子不懂四諦法道理,而在無明中去造作行為,隨著他過去生的善惡業去受生、受報。了解人的生命是這樣來,你要知因識果,現在就要趕快投入人群去付出。

所以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,就是要教菩薩「六度法」。這些教法「不分大小乘」,且是「入佛門必學」。「大小乾坤四大不調造災」,大乾坤是宇宙,小乾坤則是人的身體。大、小乾坤都是四大──地、水、火、風,倘若大小乾坤跟著四大不調,就造成災難了。

這四大不調和,破壞性很大、毀滅性很強。我們身為佛弟子更要精進求法。

佛為聲聞而說四諦法,法是從耳根接受聲音,佛說法來度聽法的人知道道理,這就是「度生老病死」。所以修行要更徹底,修到「究竟涅槃」。

辟支佛已經了解四諦法了,他就能夠獨覺,緣著外面境界去體會道理。依其根機,佛陀就為他說十二因緣,以了解生命的來去。這是佛依四眾弟子不同根機,用進階方式來說法。

若是菩薩的根機呢?真正體解人生苦難,來去的方向知道了,佛陀就為他說菩薩法,鼓勵他發心。要求究竟覺的人,佛陀就為他們講六波羅密法。才能達到與佛同等智慧,體悟宇宙道理。

菩薩志在求真正解脫,生命的來去要有意義、有價值,就是要付出;把握時間,入人群度眾生,這就是生命的價值。

釋迦佛為了表達常不輕菩薩的精進,就引述過去威音王佛修行的過程多麼辛苦,也都一一克服了,直到得大威勢力。威音王佛同樣要為他的人民說六波羅密法。釋迦佛在娑婆堪忍的世界,用這個方法;威音王佛在安和樂利的世界,也一樣說四諦、十二緣、六波羅密法,佛佛道同,「以入於佛之究竟智慧」。

三乘是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也就是所說的「聲聞乘」、「緣覺乘」、「菩薩乘」;要能到達究竟佛慧,就要行這些法,到達六波羅密,這是通屬三乘。「謂究竟極果即妙覺」,所說的究竟極果,就是佛的究竟智慧,也叫做「妙覺」。

我們要能看透天下人間事,而不受人間事物所污染,這就是妙覺。妙覺就是絲毫沒有污染,沒有無明、惑的垢穢,這些都要悉盡掃除。

佛陀告訴我們人人本具佛性,若將這些無明惑全都磨盡,掃除乾淨了,我們的「本覺之體全彰」。山來照山,水來照水,那面鏡子就很清明顯示出來了,我們就「得心見性」。

「得心見性,心即常住,是名究竟覺」。我們永遠都在這個清淨無染妙覺的境界,這是「究竟覺」,也叫做「妙覺」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