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9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34集
繪圖/黃逸樵
明者智慧,淨澈無染;
行者實踐,知識力行;
足者圓滿,十德號足。
明行足是智慧實踐,
達到圓滿,行德圓滿。
大乾坤已經不調和了,唯有人人用心虔誠祈禱天下平安、風調雨順。我們要如何轉無明為智慧呢?現在就要好好地聽法。
佛陀的「十號」中有一個號叫做「明行足」。何謂「明行足」?「明者智慧,淨澈無染;行者實踐,知識力行」,這就是「明行」的意思。佛陀是大覺者,明行足,不是只有覺悟而已,他還要身體力行。所以,明者是淨澈無染著的智慧;行,即是實踐。覺悟之後,有了知、識,就要身體力行,造福人群。所以,行者是實踐,知識力行;他懂很多,且能身體力行。
「足者圓滿」,「足」就是圓滿。造福人群,也修足智慧,「十德號足」,圓滿十德,就是如來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等等具足這十號,叫做「十德」。
「明行足是智慧實踐,達到圓滿,行德圓滿」,到達行德圓滿的境界。既已開啟智慧,又能身體力行,入人群教導眾生,這叫做「明行足」。
佛陀是「三界導師,四生慈父」,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天地萬物的道理。過去有這樣一尊佛也是十號具足,「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」。「明行足」是福與慧為兩足,常常說「兩足尊」,兩足尊就是我們要具足兩隻腳福與慧,每一個舉足動步,無不都是踏踏實實在福慧中,而且方向對準,就是福慧圓滿,也叫做「明行足」。
這種「知行如常」,一般人走路就是走前腳,放後腳,一腳接著一腳,福與慧不斷向前。「如常」,對我們修行者來說,做好事是理所當然。人間,富有者要做到教富濟貧;教導貧困者,「你也有力量可以幫助比你更辛苦的人。」世間沒有不能幫助人的人。
「誠意正道,得大圓滿之境地,即佛十號之一」,我們誠意行在正道中,就能步步精進,自然得到大圓滿境地,也就與佛同等了。心、佛、眾三無差別,只是我們迷了;現在要朝正確方向,起步向前直走,步步是福,步步是慧,福慧精進,就是與佛平齊了。
我們修行要向前走,對準方向不可偏差,來去自如,這叫做「善逝」,也叫做「妙往」;所進步的方向,不只是對的,且又很微妙、不可思議!這就是菩薩行者入人群的微妙法。
我們修行、學法,一段段的無明煩惱都要斷除,行者一定要堪得起考驗。大勢至菩薩,也是在修行的因地累積來,關關困難關關過,那種大忍、大力的德叫做「大勢至」。這就是修行者一定要堪得忍耐,得智慧要先斷煩惱諸惑。
本來要入人群做好事,一旦有了煩惱,修行過程就會遇到重重障礙;倘若我們的意志夠堅定,不只不受阻礙,還能反身將他度來行善的團體,將他度來明白道理,還能身體力行,這就是無量智慧能斷諸惑。
只要我們方向正確、心無偏差,自然一切衰惱的事情就會消除。若沒有一切衰惱,我們就能成一切善法。因此,我們要將心淨化多付出,自然事事善法可成,就是利益人群。這樣互相說法、互相接引,究竟的福慧,就是集成人間的利樂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