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9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32集
繪圖/黃逸樵
(法師功德品)第十九品之名。
明五種之法師,
修持道力增逸,
得六根清淨功德,
故名法師功德品。
佛陀為了關懷人類,發現大自然法則;有形的地球有成、住、壞、空,醫療所要關心是身體小乾坤的生、老、病、死。佛陀為了大乾坤的成、住、壞、空,與人類小乾坤的生、老、病、死自然法則,就要用心去探討。
探討後覺悟了,要暢言本懷;就像《法華經》從〈法師品〉開始,佛陀無不都是勉勵傳法,法要不斷地廣傳,在這個五濁惡世,更要緊急傳法。
「第十九品之明五種之法師」,我們要很用心先來了解第十九品所重視的五種法師。「修持道力增逸」,這五種法師修持的道力,到底是認真或者放逸呢?這就要看我們自己。
「得六根清淨功德」,這五種修行方法都沒有離開六根。你要用什麼眼光看天下呢?用什麼耳根來聽天下眾生聲?用什麼樣的心情來感受天下?你的心意要說什麼樣的話?都沒有離開六根。
我們若能好好地精進修持,對於人間道理就能更加清楚。從第十六品開始就連續教導我們如何精進,精進能得什麼樣的功德?
「一受持,二讀經,三誦經,四解說,五書寫」,這是佛陀在世的時候,希望大家聽法入心,要銘記經法,好好地將法放在心中。
「為此五種弘通法華者,謂之五種法師」。這是盼望人人要用這五種方式來傳法,認識佛法也都不離開經文。佛經如何說,我們用心看天下眾生,來體會、思考。現在天下告急,四大不調同時發生了。這世間濁惡,佛陀在《法華經》不斷地提醒、教育我們。
現在第二十品〈常不輕菩薩品〉。常不輕菩薩對人間抱持尊敬、堪得忍耐的心,要如何忍耐呢?佛以大勢至菩薩過去修行經得起很多的關關卡卡,在人群中,幾生世所修的行、所遇到的苦難,就是要堪得忍耐,是故名大勢至。
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《法華經》,不只法入心,還要繼續讀、誦、解說。彼時印刷術還未發明,就是我說給你聽,你要記得,就要再讀誦;我抄、寫給你看,讓你記得,你再繼續抄寫給別人看,讓別人也記得,這就是功德莊嚴的傳法方法。真的要很用功,才能受法為師。
因為我們已經法入心,可以當人家的師父了;還要當傳法、傳道的師父;不只是傳道,還要教導他用什麼方式去體會這個道理,所以我們更要發心修學。
修學就要用心聽法,聽法之後才能解惑。懂得如何去除無明?眼睛所見的不是那些看不順眼的,而是讓我們敬佩的聖人、賢人;或者需要我們幫助,去為他們解開心中的疑惑。我們眼睛所看、耳朵所聽的都是一樣,有苦難的我們要聞聲救苦,聽來的好、壞話都將它轉識成智。這就是耳朵聽到的任何話都要能善解,這不是在罵我而是在教我。
法要分得清楚,我們耳根所聽的都要轉識成智。只要我們聽到法的道理,重新看人間的形形色色無不都是法。從第十六品開始,到十九品,就為我們說這些法。我們聽經要入心,心時刻都在法中,法在行動中。人能弘法,非法弘人;很好的法沒有人去弘揚,也不會有人知道。
處此濁世,現在人間告急了,就需要很多人趕快受法、傳法,淨化入心。人與人的相處要和睦,「感恩尊重生命愛、和敬無諍共福緣」,表示大家要和、要敬、不要有爭端,才能共福緣,有福才能消弭災難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