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9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27集
繪圖/黃逸樵
心淨大圓鏡智中現,
行持修學傳法中得。
佛教菩薩法令精進,
入人群忍惡勤善道,
必得精勤修持無歇。
佛陀來人間教菩薩法,人人佛法入心。現在,我們就要進入第二十品〈常不輕菩薩品〉的經文了。大綱說,「心淨大圓鏡智中現」,心要清淨無染,人人的心就像一面鏡子,天下任何苦難都收納在這面大圓鏡智中。如何發揮去救濟眾生,入人群拔除苦難,這都在菩薩大智的心鏡中。這必得平時心淨,才能顯示出大我無私,清淨的智慧如一面大鏡。從這面大圓鏡,本覺佛性就顯現出來了。
「行持修學傳法中得」。光是說要修菩薩還不夠,我們還要身體力行,要堅持修學。我們要抱持菩薩心,方法很多,學也學不完;眾生根機無量,就要有無量的法門去逗教;眾生有無量苦,就得用無量的法門去救拔他們,所以「行持修學傳法中得」,既要聽,也得要說、要傳,不然全球七十幾億人口,有幸聽得到佛法的才幾個人。所以有聽法的人就要不斷地聽、不斷地說,說給更多人聽,更多人再傳法。
現在的人間,災難在告急,亟需佛法的精神,人人若不趕快聽法、說法、傳法,實在來不及了。所以佛教菩薩法是要令人人精進,「佛教菩薩法令精進」,我們人人都要能精進。
「入人群忍惡勤善道」,大家發心入人群必定要有一個「忍」字。世間很多的惡,立志行菩薩道的人必定要忍,不只是忍,還要勤修善法。對善法要很殷勤,若能如此,「必得精勤修持無歇」。我們要生生世世行菩薩法,不能休息。這就是未來,我們現在漸漸入〈常不輕菩薩品〉經文了,開始要明朗說出菩薩法。
「或有不信、不知不識,不受持是經、行善法者」,若有人不肯相信,現在要趕快來受教行菩薩道。但是有人就是不信,也不想知道何謂菩薩道,就不肯來認識菩薩法,更不願意修持這個大乘法。倘若如此,必定「隨著造善惡因緣」,有好人也有壞人,一天之間,一會兒做好事,心念一轉就又退轉道心,毀謗善法的也很多!因此,我們要顧好這念心。倘若心不定,「隨著造善惡因緣,得福禍之果報」,凡夫會造善,但是也會造惡。造善得福,造惡就得禍,這種福禍自作的果報,我們要很清楚。
「或因無明而毀謗」,有的人因為無明而來毀謗,這種無中生有,自己不肯造善,心生嫉妒,還要來毀謗。「不受是經教善法」,處心積慮毀謗他人的人,又怎會接受經教善法呢?他不肯受;「反增非法」,反過來善的不做,增加非法,不如法的惡法,「如逆風揚塵」。
就像逆風捉一把沙,用沙撒過去,叫做「逆風揚塵」。對自己沒有利益,不但於對方無損反而撒到自己。「現對己無益」,毀謗對己無益,「如種惡因獲罪報」。現在無益,未來就是成就這個惡因罪報,實在是很可怕!
「因累世曾修持是法因緣續故」,因累世曾修持是法,因緣繼續,因為我們累世曾修持過善法,這個因緣就會繼續,「時空無礙,力能入於佛道」,不論今生來世,這個力量就入於佛道。
我們修善的人,因為累世修持是法,也就是菩薩善法,有此因緣,自然時空無礙,這個善業報因就永恆在菩薩道上。「為顯斯義故有此品」,為了要將這個道理顯現出來,而有此〈常不輕菩薩品〉。
常不輕菩薩,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」,平等心,愛不分宗教,愛不分貧富,總是哪一個地方需要,菩薩就現身在那個地方。佛來人間一大事,就是教菩薩法。我們受法就要分秒不空過,時時都要多用心啊!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