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6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19集
繪圖/黃逸樵
說法者知眾生心,
而自心之思量言,
所說不出於佛法,
所得清淨意根故。
「說法者知眾生心」,南非的「慮薇」、格芮楚兩位生在非洲那種環境,而後了解法了,她們懂得要去說法,當一位貧中之富,也願意當富有人的貴人。「自心之思量言」,打從內心是很誠意,是為法守志奉道,「所說不出於佛法」。雖然她們之前受過天主、基督的洗禮,但是進來慈濟之後,真的是得一法拳拳服膺;佛法用在心裡,落實在生活中,無不都是佛法。
「所得清淨意根故」,他的意根也很清淨,就如故事中提到的這兩位人間菩薩,不僅走出模範人生,也是很典型的修行者。
前面經文說道,「雖未得無漏智慧,而其意根清淨如此」。就像這群「黑珍珠」,她們生活在凡夫中,卻是心意超然了。「雖未得無漏智慧」,雖然她們還有凡夫的情緒,一旦挑起任務來,還是使命必達。同樣說法,或者是很辛苦,甘願去做,做到菩薩的典範;雖然無法到達無漏,也不敢說她們的智慧都很清淨,不過在人間是一種非常超然的智慧。
「而其意根清淨如此」,她們的意根就是這樣。雖然沒有讓她可修行的道場,但是苦難眾生就是她的道場。因為她本身也是苦難,只要開啟心靈,法就是她最富有、用不完的無盡財。她帶著法去,應該也帶著法回來了。雖然還未到達無漏,但是她的清淨心已到這樣的程度。
「是人有所思惟、籌量、言說,皆是佛法,無不真實。」終其一生,他們所說的都不離開佛法,度化那些更苦、更懵懂、不懂道理的人。他們都是用真實法在說,「亦是先佛經中所說」。
用這段經文印證南非這群菩薩所付出的,絕對綽綽有餘。他們的精神理念克服現實境界種種的困難,盡他們最大的力量,委實很不容易,這群人的確很令人佩服。
偈文又說︰「是人意清淨,明利無濁穢,以此妙意根,知上中下法。」明利就是很清楚,要去利益苦難眾生;他們的心沒有一點污染,來來回回都是為利益當地人。那個意很清淨,心很明瞭、很利根,沒有一絲濁穢,絕對不受濁氣所污染。
「是持經人,意地清淨,明了聰利,無有濁穢」,這就是持經的人。南非這些菩薩人人是真持經者,真實持經在度眾。「以此妙意根,知上中下法」,佛陀告訴我們,這就是甚深微妙法。他們的意根早就接受到了,倘若心沒有很清淨也無法堅持不退。
我們現在知道上中下法,「由意根清淨微妙故」。有上上根機的法,有中根機的法,也有下根機的法,這些法無不都是要清淨每一種根機的人,讓他的心能清淨。「是一切法,通達佛諦深理」,不論任何環境、任何根機,所有的法都能通達佛的諦理,再深奧也都做得到。
佛法就是應三乘人而修行。真正的經典是在人間,佛陀說的是方法,真正走上菩薩道的是人,我們聽了之後身體力行,知、識、行,不分環境富貴貧窮,大家都做得到。法接受在內心,能了解人間無常,把握生命,為人群付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