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6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18集
繪圖/黃逸樵
菲律賓資深菩薩,
雲集歸來法源地,
持守一念初發心,
願大愛深慈悲緣,
天地人間共福田,
大慈共造歡喜緣,
大悲同行菩提道。
菲律賓群島距離臺灣很近。多年來,菲律賓常常因為風災、水災或地震,災難頻傳。很感動,也很感恩菲律賓有一群菩薩,發生種種災情,他們就會說:「我們已經準備要去勘災了。」
每次勘災之後,他們總是走在最前去安慰災民,那種好像疼惜遠方親人一樣親切。每次看到這種畫面,就打從內心讚歎;那種愛如親友,就是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看了很讚歎。
「菲律賓資深菩薩」,昨天回來的都是很資深的菩薩,「雲集歸來法源地」。我就讚歎,二十五年了(編按: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八日,慈濟菲律賓聯絡處成立),都是「持守一念初發心」。那個初發心沒有停歇,在慈濟路上緣苦眾生,實在很不容易,「願大愛深慈悲緣」,慈悲的緣不曾間斷。
「天地人間共福田」,天地之間不論多遠,就像從馬尼拉要到獨魯萬、奧莫克市,他們不惜路途遙遠,不計坐船、搭機的辛苦,那分愛從來沒有間斷。海燕颱風過後,菩薩發一念心願意去投入,趕到災區去為災民付出,此時已經繁榮起來了,真的很了不起。
所以,「大慈共造歡喜緣」,又再「大悲同行菩提道」。不只人有覺性,連牛也能啟發牠的覺性,共同走入這條菩提大道來,這是菩薩走入眾生群中度化眾生。
偈文有說︰「持是妙法華經,故得清淨意根。以意根清淨故,見聞經偈字句,通達無量妙義。」
前面說的經文,講究的是清淨意根。我們要好好修行,去除所有煩惱,認真接受佛陀的教育,用清淨心面對人間。心中若時時保持清淨,我們人間所遇到的事事物物都能印證;我們的心若清淨,就像一面清淨的鏡子。這是在意根。
「以意根清淨故,見聞經偈字句」。菩薩走過的路很清明,印證在我們心裡,所以「通達無量妙義」。幾句話說到如何勘災,菩薩如何度眾生,那個形象很快就通達了,回歸到無量義來。
經文又說︰「是人有所思惟、籌量、言說,皆是佛法,無不真實,亦是先佛經中所說。」
修行看經典,讀一段經文就要好好地思惟。世間事能會合這部經典的道理,這段經文有會合到人事嗎?人事的歷程,在經文中有顯示出來嗎?所以,讀經之後一定要思惟,思惟之後還要去籌量。看這個道理與那件事情有没有相應?倘若有偏差,距離到底有多遠?
其實諸佛說法無不都是人間法,離開人間非佛法;道理不離開人間,即便世俗間很多善事同樣也要會合道理。倘若不合,他也無法接受佛法,因此我們要好好地籌量。這輩子聽了這麼多經典,心門已經打開了,佛陀指導我們,菩薩道的盡頭就是眾生苦難處。我們有開始起步,去與苦難眾生接觸嗎?有無將菩薩心用在日常生活中?這就是我們要用心來測量,讀經之後可有真正付諸行動?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