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6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12集
繪圖/黃逸樵
諸法實相謂之理體,
無垢清淨故得無漏。
修持六根,無漏實相,心已得通達。
莫忘那一年,也莫忘那一念啊!時光匆匆,時間真的過得很快。記得一九七九年,動一個念想要在花蓮建醫院,這個念頭一動,志已立了,就此開始起步。一路辛辛苦苦的過程中,要感恩的人實在很多。終於建院完成了,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,慈濟醫院正式啟業了。
醫療建設完成不久,發現護師教育很重要,緊接下來就是建護理專校,很快地,慈濟開始跨入教育志業。一九八九年,護專創校開學,先設立二專,接著再辦五專,這樣一路走過來。記得護專創校開學當天,總共有一百零七位學生,卻是全省就有兩萬多人專程前來觀禮,再回憶起來真的是很溫馨。
佛法就是在「諸法實相謂之理體,無垢清淨故得無漏。修持六根無漏實相,心已得通達。」我們每天聽法,要很了解諸法的實相。法本就無體無相,故能永恆傳世;若要將它的道理用在人事物上,都是根據這個理來現體相。
我們的思考,當然是從因緣,如是因,如是緣,如是因緣果報不斷在延續。我們的觀念被一股無形的因緣帶動。就如一念間說要建院,這一念放在心中不斷地思考,「對,非建不可」,人要去做就要化為實際行動。很辛苦的結果,一座醫院建起來了,這叫做「相」。
起念的時候是「理」,心理上也是因緣,因緣這樣會合,起這念心;心理啟動,生理活動,再三思考之後起於行動。直到大家的因緣會合起來,人人相信、人人助力,所以我說建醫院要感恩的人很多,這就是諸法實相。
這樣一路走來,從「法」變成「相」,這個心理因緣法結合起來,趨於行動,這叫做「理體」。從無形的軟體思想,一直到有形的硬體結構,一直到一座一座有形的建設陸續完成。這也是佛法跟事相會合,人間才能夠有所作用。
只知道諸法深奧,但是沒有去行動,實相就無法現前,沒有這個實相哪來的理體呢?有道理,但是沒有形體;法要現出實相,總要從理。理,看不到,人人身體力行,以理顯事,叫做「諸法實相謂之理體」。佛法很深奧的過程,用淺顯的人間事理與大家分享。
「無垢清淨故得無漏」,我們要能無垢,信己無私,信人人有愛,自己絕對清淨,點滴都沒有挪用。一粒沙、一滴水、一包水泥完全隨捐款者那念愛心,牢牢地將它結合起來;一片牆、一塊磚全都是人人點點滴滴會合起來,才有這麼雄偉的建築。所以,無垢清淨,就是心無私,不會受人間的欲念所污染。
這幾十年來,我們心無貪念,方向正確没有絲毫偏差,很清淨無染,叫做無垢清淨。在慈濟的世界都是無垢清淨的付出。若要說它的理,就是心無污染,沒有煩惱雜念,所以得無漏。無漏就是沒有無明,心沒有做錯事的掛礙!
所以,修行就是修在防非止惡,如戒沒有偏差,就能得到無漏了。我們守戒持行做人間事,一切完成、利益眾生,行為沒有瑕疵,叫做「無漏」。因為前面清淨,後面自然沒有過失,這叫做「無漏」。
「受持修持六根,無漏實相」,六根─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我們有眼睛可見人間是貴是賤、是富是貧?這人間是美或者醜陋?我們有耳朵可聽,是對或不對?既然五根健全、身體健康,我們更應該為人間付出。
加上意念,合起來就是六根;我們見聞正確,身體力行沒有偏差,思惟中正確,這叫做無漏,都是由六根來完成的。我們在理中達事,順著這個道理來完成我們該做的事情。
「無漏實相」,沒有錯誤,「心已得通達」,心通達了,我們莫忘那一年,也莫忘那一念;這是很有價值的人生,「為時代做見證,為人類寫歷史」,我們要謹記莫忘。學佛必定要法不離心、心不離法,法不離人事,人事不能不來合法。事理一致,我們所說與所做都不能偏差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