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5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07集
繪圖/黃逸樵
娑婆稱堪忍苦集;
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死;
十二緣牽因繫果,七慢八憍重鐵圍。
四諦、十二因緣;佛陀開悟之後,第一場說法就是向五比丘說四諦法,第一句話就是「苦啊!」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諦法。「三轉四諦法輪」,為五個人要說三次,這是「三轉」,三四十二,叫做「三轉十二法輪」。可見很簡單的一個「苦」字,苦從集來,我們要好好地精進修行,滅掉種種煩惱。
煩惱從生命的來源開始,要滅掉那個來源,佛陀再說十二因緣;可見四諦、十二因緣法是佛陀覺悟之後最初的說法。對生命還沒有方向的人,佛陀就應機說法,生命就是不斷製造煩惱來人間受苦難,如是因緣果報。
「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死」,這十二因緣來自於「無明」,這分無明懵懂就是緣在「行」,一念意識就開始行動;過去、現在的行動累積來業因、業識,就註定要跟哪一對父母、什麼樣的因緣、生在哪個地方,「識」就在這個家庭、父母間開始有了,就是「名色」;名色慢慢形成「六入」,在母胎裡九個多月、十個月成熟了,六入俱全,就開始要與人間接「觸」。
當他接觸人間、脫離母體時,是極痛、極苦,從胞胎突破,赤裸裸面對這樣的環境,空氣刺痛全身神經,就大聲號哭了,這是接觸到的感「受」。從此開始,這個感受從嬰兒一直一直長大,形成「愛」,愛就去「取」著,取著就去造業,造業就形成「有」,你所造的善、惡業。這是鐵定的道理,行善者造福,就能夠結福緣、造福因,有這個福的因緣。
直到這一生結束,自然又再回歸。從受、愛、取、有的業因緣,在我們一輩子生,到死的那一刻,又再脫體而去,隨著無明,或者因緣牽引,又再去了,這就是我們的人生來來回回。在這來回中,不由自己受盡苦磨。
生下來,命不俱全,在經典中有說,貧困的人即便出世,也無法保證能夠活下來;健康出世,但是無法健康生長。非洲也有很多殘疾的棄嬰,即便四肢俱全,也一樣被遺棄,這就是人生的苦。
極苦眾生,就是垃圾地獄,我們從《地藏經》讀到地獄也有垃圾地獄。這嬰兒被生下來,就已在人間的垃圾地獄了,到底有多久了?已經無法知道。有的人還是有福,雖然在苦難中出世,在貧窮中生活,卻是命中有福,還能遇到貴人。
這都是愛,有災難的地方因為這個因緣,可以翻轉他們貧困的人生,安住於未來。「十二緣牽因繫果」,十二緣牽這個因來繫果。有這個緣將它牽來,冥冥中就是有這個因,與這個果結合著。我們現在要幫助他們,希望只要走得到、看得到的能夠做多少就算多少。因為人間貧困人是這麼的苦,富有的人心也是很苦,「七慢八憍重鐵圍」,這就是現在要進入的一段經文。
這就是人間,有的人不知因緣為何會生在那個地方?受到這麼多的貧困災難;有的較有福,遇到我們慈濟人。這就是人間無奈的因緣,也要看是否有福緣與慈濟人相遇。
昨天經文提到「其身凈故」。有修行的人將佛陀的法身,這個法傳下來。讓後人可以讀經、抄經、寫經,如法受持一直到法入心了,身軀不會再去造惡業,向法修行,「其身淨故」,修到身心清淨,這叫做修行。
請大家用慧眼看天下,這些苦難人與我們有沒有關係呢?有智慧的人認為有關係。因為天蓋地載,人間造福就天下平安;造惡,這種極端氣候帶來的毀滅性氣旋,人人要提高警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