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5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05集
繪圖/黃逸樵
佛身無相本清淨,
晶瑩剔透如琉璃;
法身宇宙空寂諦,
宇宙大覺入人群,
化無明導向光明。
在上上個週日,全臺以迄國際間,所有慈濟人莊嚴浴佛,浴佛的畫面很莊嚴,大家都很虔誠。「佛身無相本清淨」,其實佛身本無相,本來就很清淨,為什麼還要凡夫去為他浴佛呢?
「晶瑩剔透如琉璃」,佛身本就晶瑩透澈,清淨如琉璃。琉璃晶瑩透澈,既然佛身清淨如琉璃,我們還要為佛身做些什麼呢?其實,佛身本無身相,他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示涅槃了,這個色身已經過去了,現在留下來的是法身。
「法身宇宙空寂諦」,法身就在宇宙間,所有的法無不都是佛陀的覺,佛陀無所不在、無事不知,真正是法身宇宙。宇宙間,我們所居住的地球,眼睛看得到的有山、有海,也有草地。儘管人世間是由鳥聲、車聲、人聲等等很嘈雜的聲音會合起來;卻是法身就如一片宇宙虛空,非常的寂靜。
宇宙就是這麼的寧靜空寂,充滿道理。佛陀常常說:「理,是不可思不可議,非口所宣說,非凡夫能透澈。」我們凡夫僅能看到眼睛所看得到的色與相,歡喜的、不歡喜的,起心動念,生出煩惱心、無明念,這都是凡夫。
「宇宙大覺入人群」,宇宙大覺者就是佛陀,他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入人群了。佛陀為眾生現相在人間,教導我們修行的過程就是這樣,不只說給我們聽,他留下來的足跡讓我們相信。
那個時代,印度就有九十六種外道教,在這麼複雜的宗教中,要去探討什麼宗教才是人間真實的道理,能夠突破人生種種的迷團。人為何會生在這樣的人間,貧富貴賤、生老病死這種循環的道理,到底是從哪裡來?尋尋覓覓,還是沒有勘破這團迷霧,找到真理。唯有下定決心遠離人群,悠遊在天地間,心寧靜下來,在大自然間尋求解答。
突然間他與天地、宇宙星球合而為一,心體本性會悟了;宇宙間有形、無形,是事、是理,是相、非相,完全匯入這位大覺者的腦海中。身心、腦海相應起來,瞬間覺悟了,稱為宇宙大覺者。為了這一刻的覺悟,他的目的就是回歸人間,再走入人群中。
眾生群無不都是在無明、懵懂、癡迷中。他為了化無明,再次走入人群中,說法度眾生,就是「化無明導向光明」。撥開愚癡闇昧這種心態,讓他導向光明正確的路,要不然人人的心都是黑暗,是非看不清楚。
精進很重要,所以佛陀講說舌根功德之後,接下來就要說身根。要讓我們知道,如何舌根有千二百功德,如何身根是八百功德?在我們身上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有千二百功德,也有八百功德;佛陀是從口宣說法,舌頭若不動就無法說法,所以舌根有千二百功德。
接下來要說的是「身」。佛開始要講身有八百功德,這個身有什麼功德啊?其實,先從佛身來說,佛身是清淨身,「如淨琉璃,眾生喜見」,佛陀覺悟之後,與天體宇宙會合,他的精神理念透澈如琉璃,所以眾生喜見。佛陀有這分崇高的德,眾生看到佛,自然心生歡喜,這是佛身。
「得淨如琉璃勝義根」,佛陀的法身非常清淨,就像琉璃一樣。這種勝義根,其中的含義印證佛陀所說法,教導我們方向,這叫做「勝義根」。
勝義根,「離俗越世」,就是專心修行。出家或者專心清修,再無小家庭牽腸掛肚這種煩惱。即便是非親非故的無緣眾生,我們也要發揮大悲的愛;倘若他們在受苦難,我們發揮同體大悲的心去救拔、關懷他們,這就是「覺有情」。從一個「覺」字開始,心要清淨,這就是佛陀教菩薩法的「勝義根」,才能「離俗越世」。「是故稱佛身清淨」,因此佛身清淨,佛身清淨就是法清淨,「如淨琉璃莊嚴,眾生喜見」,這就是法。
這幾個字看來很簡單,卻是天地宇宙的真理,涵義是很深;唯有心無污染,方能透澈這樣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