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4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02集
繪圖/黃逸樵
心存虔誠恭敬意,
聽法輾轉能相傳,
承佛之教菩薩法,
聞法說法並傳法。
「心存虔誠恭敬意」,我們時時都要心存虔誠,抱著恭敬的意。心意若不虔誠,做任何事都不會認真。
修行乃是人生一大事,我們問自己,究竟是從何而來?「不知道。」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會生在這個世間,在這樣的家庭長大,上有一對父母,還有兄弟姊妹,這種因緣。幼年時是順利從家庭長大的緣嗎?或者又有另外的因緣?
總是來人間的過程就是有聚有散,沒有一項是永恆定住不移的!譬如我們要求自己年齡定在當下此刻,永遠不要老化,身體不要有病痛;自己的身體我們都無法作主了,何況天下事呢?人生就是這樣「無法度」,我們就要懂得如何找心,找出自己的方向。
好不容易我們找到自己的心了,方向也立定了,我們要心存虔誠,必定要同一念心,同一個方向,同一條道路。我們學佛、聽法,要講究虔誠恭敬的意;即便不知生從何來,至少也要知道今行何事,我們才能知於未來。因此,我們要用虔誠的心,做我們該做、應做、為人間做,這就是恭敬心。
我們想要做到、非常穩定沒有差錯,就要從「聽法輾轉能相傳」,要有一個方向、一個脈絡,我們沒有脫離軌道,依照法的規則來。佛陀給我們的法是教菩薩法,菩薩法的軌則不離開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。要有慈,才能為眾生造福;要有悲,才能不忍眾生苦。
平安的時候我們用慈心,人人能夠去造福,這就是為眾生「慈」。「慈」就是無緣大慈,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人,也要給人人有聞法、造福的機會。讓人人在幸福中還要再造福。因此我們要時時勸善,啟發愛,讓他聽法,輾轉相傳下去,這才是真正為人間造福。
各位菩薩,愛的力量是點滴出來的。法聽進去,眼睛也看到了,我們就要趕快發心,用誠意、恭敬的心,及時發揮出來,這也是「承佛之教菩薩法」。佛陀來人間教菩薩法,「聞法說法並傳法」,佛還教我們要聽法、說法、教我們要傳法,菩薩輾轉善法在人間,這要用虔誠、恭敬的心。
「歡喜心聽法」,有聽法,我就有因緣做好事,所以「歡喜心聽法,心開意解」。我們還要求什麼呢?人生無常啊!既然看到有人受苦難,我們能夠去幫助他,也是為自己造福,見苦知福,我們還能夠幫助人。
若能用最至誠、清淨的心,沒有怨、沒有煩惱、沒有貪、沒有瞋癡,這些都去掉了,我們身心奉獻重新再來,用清淨心來供養。這就表達你說的話我都聽進去了,我也身體力行,這就是最大的供養。這就叫做真供養,清淨的供養,可以成長我們的慧命。
而講法,必定要下定決心,將佛法與人間事會合起來,應這個根機,落實在生活中。你有這樣的根機,不只了解佛法,還能身體力行,自己去感受;體會之後心開意解,你能夠再去幫助別人。
說淺淺的法,高根機的人覺得:這不值得聽,沒有應機,他也不會來聽法。法若說得很深,根機較低的人也聽不懂,他也不想來聽。可見,說法一定要有深妙願;深法用事來解釋,叫做「喻」。用種種因緣,將很深的法作譬喻,要說的話有應用,才有應機的人願意聽法。所以,講法若沒有人聽,就沒有因緣。〈序品〉的「六成就」,有講法的人,就要有聽法的人,道場才能成就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