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舌根善淨 巧說妙法

0觀看次
A- A+

201904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01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以是舌根識別甘苦,
知足飲食淨如甘露。
運用舌根說話讀經,
清淨舌根巧說妙法,
具得千二百舌功德。

這舌根究竟有什麼功德?人若欠缺這片舌頭要如何生活?要供應身體營養,必得用口來吞食,而最重要的就是舌頭。「以是舌根識別甘苦」,舌根還可以識別各種滋味,分別出鹹、酸、苦、淡,辣、澀......等等。

「知足飲食淨如甘露」,我們修行要知足,任何食物都有其營養,不論甜的鹹的、苦的、辣的......等等,用感恩心、知足心來進食,任何食物都清淨如甘露。

這世間就是應我們人人的需要,總是有各式各樣的物資來供應人。在飲食這項我們若能知足,心清淨了,任何食物就如甘露一樣好吃有營養。

再者舌根,可以讓我們能夠講話、讀經,「清淨舌根巧說妙法」,還能「具得千二百功德」。這片舌頭還能靈活說話時,我們要好好地利用在造功德。反之,口也有四種惡業──惡口、妄語、綺語、兩舌。口使用不當,讓人心惑亂、感情分散,使整個社會動亂,舉國動盪,也是這片舌頭。

所說出的話,輕則造下是非,重則影響社會、國家,都是舌頭輕輕一動,影響就很大。所以,好人運用舌根說法,說的都是好話;好話大家說,鼓勵人人做好事,這也是舌根的功德。

「運用舌根說法讀經」,修行者舌根清淨,開口動舌無不都是道理;道理開闊出一條路,就用我們的舌來耕耘這條路。這條路平坦沒有岔路,是人生很正確的軌道,也是靠舌頭來說話,來指引人方向正確的道路,這就是「清淨舌根巧說妙法」;對人人說出種種鼓勵的話,讓很多人走向善道,這就是舌的功德。

這片舌頭,若能好好地利用它,一來能夠照顧我們的生命健康,二來可以增長我們的慧命清淨無染穢,得千二百功德。所以,我們要顧守好這片舌根,不要讓它有任何差錯。我們身為這片舌根的主人,每個人都要顧好,才能說好話、讀誦經、傳說法,我們要很珍惜它。

我們因為有修行,事事善解,樣樣知足、感恩,有得吃就很好了,用感恩心來接受各種食物,所以舌根是「善淨」。人善,吃什麼都好,「惡味不入」。即便再難吃,沒有嫌棄食物不好吃,「惡味不入」,即便不好吃我們也說「好吃啦」。所以,「一切惡味,入此人口中,善解知足皆成甘露」。任何惡味,進來這個人口中,都是「好吃哦,我很滿足、很感恩。」滿足、感恩,就像甘露一樣,這就是修行者。

佛、菩薩用清淨妙音向大眾說法。深的心念要對根機各異的大眾說真實理,一定要用深淨妙聲;聲音出去了,所說的法能夠應機施教,各人都有受用。明明很深的法,根機淺的人聽了能了解凡事要善解,要說好話、做好事;根機很深的人,聽了也覺得很有意思,受用很多。一句話說出去,不論根機深淺,都能聽懂、了解這就是最有價值、最有用的法。

「以諸深遠思慮」,不是只有說道理而已,是要實用,真正要發揮愛心,啟發人人的慈、悲、喜、捨。「慈悲喜捨」是佛教主要的精神,就是深遠的道理。兩千多年前到現在,再到未來,佛經的「慈悲喜捨」,一定會延續下去。

世間很多很多苦難,也有很多愛心,那種願意去付出的,也有很多聞而不聞、聽而不解的人,這叫做人生。世間五趣雜居,佛陀愈講經,我們愈能體會了解人間的五趣雜居,感慨很多。但願人人聽聞佛法,要好好用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;應用舌根,任何類別,我們都當作人人皆有佛性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