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為聽法故 皆來親近

0觀看次
A- A+

2019033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99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眾生物體各異,而本性是一,
同受喜樂哀愁、悲歡惡懼。
眾生有情世界循環因果,
有諸善因緣度,棄迷就智。

粒米成籮滴水成河,
菲律賓為非洲募心;
孝悌家族念報父恩,
父已逝敬父如父在,
兄弟家族認捐學校。

「眾生物體各異,而本性是一」,眾生,就是所有有生命的眾生。眾生形類各異,就像豬有豬的形,狗有狗的形,貓、鼠各有名稱、各有形態,人也有人的形。各種物體形體不同,但是蠢動含靈皆有佛性,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,其性與佛相同。

人有喜、怒、哀、愁,其實貓、狗、豬等動物同樣也有喜、怒、哀、愁,但是我們只知自己,不知別人。即便最親的母子,孩子也不知道母親到底在煩惱什麼?不歡喜什麼?孩子無法了解,母親也無法知道孩子在想什麼。至親都無法相知,何況其他動物?我們當然不得而知。

不過,佛陀有說,所有一切生命「同受喜樂哀愁」,同樣有喜、怒、哀、愁,動物也有感情。很多人都很疼惜動物、寵愛動物,知道牠所愛的;主人看牠的表情,會與牠說話,好像與人說話一樣。動物也知道主人的性,樂意代替主人服務。人與動物那種很接近的感情,也是所在多有。

同樣,也有「悲歡惡懼」,心很難過,擔憂孩子離我很遠;這件事情被違背了,很悲憤;或者達成某項心願,很歡喜;或者我不想要的、我怕,我要閃避,偏偏這些事一直繞在我周圍,推也推不開。總是不如意事十有八九,我不想要,偏偏脫離不了這樣的環境。因此厭惡、懼怕,這就是迷情。在凡夫境界難免會有這種「喜樂哀愁、悲歡惡懼」,有情界都是一樣。

「眾生有情世界循環因果」,因為我們還在迷茫中,不知道這樣做不對,才會一再重複做出錯誤的事情。種如是因,惡因不斷循環,就惹來惡果;惡果的感受就是苦果,很多惡因,造成苦果,這就是眾生。我們人類既是萬物之靈,就要愛護所有生命,何況人與人之間?當然也要發揮可貴的人性之愛。

非洲氣旋風暴,菲律賓慈濟人也都動員起來了。即便只投一元、五角,我們都很歡喜,大人、小孩都有在發心,共同成就一件好事,以關懷遙遠地方受災難的人!

又如李偉嵩(法號濟深)兄弟姊妹很懷念父母親,大家決議將懷念父母親的這分情,用認捐學校的方式來報父母恩,實在讓人很感動。眾生有情真正是善,這種孝悌為先,當然要為他們祝福。

有孝心者就會有善念。兄弟姊妹都覺悟了,報父母恩是大家的共識,不去計量金額多少,這是「棄迷就智」。「有諸善因緣度,棄迷就智」,兄弟姊妹這麼多人能夠共一條心,互相啟發、彼此度化,實在是家族的典範。

佛陀講《法華經》是出廣長舌相,講任何一類眾生都聽得懂的法。佛以舌說法,我們凡夫同樣也要動到舌頭才能說話。出微妙音,「聞是深妙音,有所演說言論次第,皆悉來聽」,只要說有意義的佛法,人人都會來聽,為了要聽法,就用最恭敬的心來供養。

佛陀所講的深妙法,都能應機。在座不論有多少人、多少根機,佛陀說法,都能隨其根機接受;一音圓演,叫做微妙,不同根機就有不同的感受。

法對眾生的影響力很大,這是佛陀用微妙法入眾生根機。根機高的人懂得道理是很深奧,根機淺的人聽了也知道「對我很有用」,深、淺根機,都各有受用,這叫做「深妙次第」。就深而淺,就淺入深,隨各人根機所受用。不論什麼樣的根機,是男是女、或長或幼,都可以同時來聽,同樣「起供養心」。

「以是菩薩善說法故」。講法的人就像菩薩,自己精進、勸人精進,自己學法也傳法給他人,叫做菩薩。六度萬行都齊備,不只能說、也能行,知行合一,這是人生典範,稱為菩薩。

他自持經自行道,身體力行入人群中傳法、教法、度人。做我所說、說我所做,說得很自在。法真實,說出去的法能夠教人,這就是妙法。佛法貴在能行、能做,我們若能做、能行,就是真菩薩道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