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舌能說法 理無窮盡

0觀看次
A- A+

201903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98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舌能宣揚世出世法;
世間一切諸有為法,
是以言說雖有限量,
由因其理則無窮盡。

文中但論其言說,
不論其舌嘗味識,
辨別滋味之功劣,
而言能說之德勝,
知其舌根圓滿故,
具一千二百功德。

我們說話要動到舌頭,難道舌頭只是為了說話嗎?平時大家到底是用什麼在說話?現在開始要用心說話。其實,舌頭最重要的功能,就是進食和說話。先從說話的功能說起,「舌能宣揚世出世法」。舌根若是健康、乾淨,我們就能宣揚世間法。要如何教育?至於出世法,就再超越了,脫俗的道理不離世間法。這叫做「世出世法」。

道理要靠事物、人事來體會,才能說出真實理。因為真理無形、無體相,若不是有人事,就不用再說道理了。就因為人事不解理,才會講道理來教人事;人事要用道理來教育,相輔相成。所以,一切世間法,就要用出世法來教育;要不然,有的人想不開,煩惱鋪心,覆蓋我們明澈的心地,就只剩下煩惱。唯有用道理將煩惱無明一層層掀開,解開煩惱就要用真理。

「世間一切諸有為法」。過去一段時間都在說「有為」、「無為」、「轉識成智」,人生的知識都是在有為法中去品頭論足,去爭取我是你非;我想要的得到了,足夠了嗎?不夠,我還有很多理由支持我需要這麼多。這就是人間世事,欲念永遠都無法滿足。

「是以言說雖有限量,由因其理則無窮盡」。世間有這麼多有為法,但是人無止境的追求。人人都是一張嘴、一片舌頭,雖然說的範圍很有限;但是我們也有無窮盡的道理可說,以對應世間一切有為法。

儘管如何貪求都不滿足,就有多少出世間的真理可以對治,這叫做「法」;用有為法、無為法去對治。人間的常識用智慧去轉變它,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說的「舌」,用途要用在哪裡呢?

經文已經闡明了,「文中但論其言說,不論其舌嘗味識」。經文只在言說,很少提到吃了什麼,是甜、鹹,或是苦、澀,就這樣輕輕帶過了。這舌頭能夠嚐的味識,「辨別滋味之功劣」,這種功能不算什麼。

「而言能說之德勝」,會講真理來影響人間的迷茫;有為法,貪無窮盡,舌可以說出無窮盡的道理去對治。所以滋味是甜、鹹、甘、澀,再怎麼吃都不離開這些範圍,但要說的話就很多了。所以,舌頭用在吃的功能比較少,叫做「功劣」;用在說話的良能,則是「德勝」,良能比功能更重要。

「知其舌根圓滿故」。日常生活中,吃飯也要靠舌頭。口腔除了牙齒咀嚼食物以外,還要靠舌頭動作,感知滋味,這是舌頭的「識」,也是舌頭進食的功能。但是,言說就不同了,言說能影響天下人、天下事,可見講話的功能比較大,所以「知其舌根圓滿故,具一千二百功德」。
現在,很多慈濟人都很精進,聽法之後各自在社區開讀書會,大家交流讀書、聽法的心得,彼此互相交流。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,事事都要有法入心,要很用心去了解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