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受因攬果 苦樂心造

0觀看次
A- A+

201903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93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享受人間樂,無福哪得受?
不見人間苦,福中猶不足。
知福知足,福樂隨心常住,
受因攬果,貧富苦樂心造。

「享受人間樂,無福哪得受」,人人都期待、祈求既來人間,就希望能夠享受人間的快樂。但是自己沒有福,哪能享受人間樂呢?人間觸目皆是貧富差距懸殊。富有的人財源滾滾,享盡一切榮華富貴;卻是貧困人連求得三餐溫飽都很難,即便安身的住屋也都破爛不堪。

無福哪得受?再怎麼辛苦打拚,總歸家庭還是貧,就會造成人心不平衡,世間也無法平安。即便有修福的人,也是有富中的煩惱,財產再多,偏偏家庭無法和樂,親子、夫妻關係很疏離,讓他很煩惱。

儘管財物很多,他還是常常在叫苦;他就是不曾看到人間還有苦到一貧如洗的苦。他去見苦,才能得福,「不見人間苦」,人間在福中也是苦,同樣不滿足。不足就是苦啊!我們若有一個富足感,心才會開闊;倘若樣樣都不滿足,心永遠不會平衡,只覺得:缺這、缺那,我不順心、不滿足,就是「福中猶不足」。

我也常常勸人:「你去看看人間疾苦。」入慈濟門來,就開始要培訓了,讓你們知道慈濟為社會做些什麼,任何對人有利的事情你都要投入來做。尤其享受人間樂的人,更需要見苦知福,才能醒悟:原來我已擁有一切。只要觀念一變、態度一轉,一個心念轉了,自然他就是福中的幸福人。看到貧困人的苦,能啟發他的愛心,願意為貧困人去付出。這種富有愛心,叫做富中之富者。

這種富中有富的樂,如享天樂一樣,心淨輕安,物質富足,不就是人間的天福嗎?若是享受人間樂,應該要很滿足了,還要投入人群去付出,富足當中更富有。人間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付出,我們會愈做愈歡喜,做得法喜充滿。

昨天,高雄有數十位榮譽董事回來,他們就像梵天之樂。之前,他們富有但習氣猶在,直到走入慈濟來,轉變不好的習氣,成為福中的富人。他們很懂得滿足,也期待社會要更幸福;社會要幸福,人人就要知福。

我們這群榮譽董事,就是希望每個家庭都像他們一樣,接受佛法,走入慈濟、關懷社會,希望更多人與他們一樣得到真正的富足快樂,他們就很用心地接引。被接引進來的人感受到了,人人同樣走入這種富中有法、法中有情,這種「覺有情」;不忍眾生苦,承擔起如何付出,讓社會祥和,愛在人間循環不息。

「知福知足,福樂隨心常住」,昨天看到這一群人已經知福、知足,一直想著要如何造福人群;他們對自己已經很滿足了,想要再讓大家更知福、更滿足,因為他們「福樂隨心常住」。看到他們內心都很滿足,為人群付出很快樂,這種「受因攬果」。過去把握因緣去付出了,現在擁有的叫做「攬果」;擁有,就是將過去所做的這個福攬過來,這個果報就是歡喜、快樂。

「貧富苦樂心造」,是貧或是富?是苦還是樂呢?富有的人他很知足、知福,福樂常住。若是一般人,他出工、出力,願意請假來投入等等,他們受因感果了;人人去付出,即便並不富有,他也很快樂,一切唯心造。

所以,不要只追求享受天福,我們還要超越,行菩薩道來去自如,回來很滿足;去程是見苦,我們更要知福,為貧困人付出,這就是我們修行菩薩道的方向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