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頓昧前因 是為生苦

0觀看次
A- A+

201903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90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人始生托胎,居母腹中,
生熟藏中間,迫迮倒懸,
其苦痛無量;及至出胎,
如熱風觸身,如履刀劍,
失聲大叫,頓昧前因緣,
是為生苦,迷網因復始。

我們的一生是如何開始的?「人始生托胎,居母腹中」,開始入母親的胎胞,是因父精母血的結合僅僅是一個「名色」而已。母親生理起了變化,才知道「有了」,就是懷孕了。母親的身體已經形成胚胎,是時僅有胎形,六根未具,叫做「名色」。

一段時間後,胎胚中的頭、身體、四肢,才慢慢成形;過程中母親的腹胎經此變化慢慢成熟。那段時間,我們是長成什麼樣,又是什麼樣的境界?什麼感覺都沒有,因為還在母胎中。

「生熟藏中間,迫迮倒懸」,直到足月了,腳、手、眼、耳、鼻六根俱全,要生了。孩子很快地讓他轉倒懸,變成腳上頭下,難怪母親要生產是這麼地痛苦,胎兒在肚子裡也是不斷地翻滾煎熬,以便脫離母胎;生的人苦痛難當,被生的人也是苦啊!翻騰倒轉,這倒懸啊,「其苦痛無量」。

「及至出胎」,胎兒還在肚子裡的時候不斷地掙扎、翻轉,母親痛苦,孩子也很痛苦,好不容易生下來了,「如熱風觸身,如履刀劍,失聲大叫」。嬰兒的身體與空氣一接觸,好像一陣熱風刮遍全身,以致一出母胎就大聲哭叫。因為全身的神經感覺如刀刮劍刺一般劇痛,「如履刀劍」,痛苦不堪。

難怪孩子一落地就「失聲大叫,頓昧前因緣」。頓昧前因,到底上輩子是怎麼樣的人生?經過此番翻攪折騰,掙扎著出來到外面是如此痛苦,過去生的一切記憶就在此刻完全歸零,全都不記得了,「頓昧前因緣,是為生苦」。就因為這輩子的父因母緣,而來到人世,展開這一生的序幕,這就是生的苦。

來到人間,這「生苦」又從此時開始,「迷網因復始」。我們這種無明,前世渺不可尋了,此世面對著人群與過去的因緣,全都忘記了,但是成為一股氣。這個因讓你由不得自己,這都是過去生累積來的習氣,都是一股無形相的因緣果報。

因為這樣迷惘了,這個因再復始,冥冥中因緣又再來牽引我們,讓我們在迷茫中,那個因與緣又迷失掉了。

人來到世間的這一生有種種種種的因緣,是苦緣、樂緣呢?是善緣、或惡緣呢?承過去的緣,出胞胎的瞬間出聲大叫、大痛,經過這一場大折騰的翻轉,前因都不記得,後面接續的緣又開始了,禍福的緣就此開始累積。

這與我們的生命是很重要,與過去生,此生來世都是息息相關。對色身的去來我們要很清楚。「四聖諦」、「十二緣」是連貫著,我們知道「苦」從「集」來;知道「集」了,現在要能消滅這個苦,就要向「道」;而向道,先要了解生的來源,就是「十二因緣」。這都是連貫著的,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源頭,也是人一生的開始。

「以聞香力故,知其初時所發之念」。當時怎麼會跑來與這個家庭會合?我們凡夫俗子不得而知,但修行者知道;就在母親懷孕時,大約就知道這孩子為何而來?「知其初時所發之念」,那個因與緣要會合時,「是善是惡,成不成就,以聞香力知其所在」,孩子來到這個家庭,將來的方向為何?僅僅嗅聞就知道了,在哪裡懷孕、生子的過程等等,這個氣氛就能夠了解。

「知善因緣,進而成就」,這個因緣很俱全。「以聞香力故,知男女所念,染欲癡恚心,亦知修善者」,這當中,母子之間的緣要如何培養出好因、好緣來。是否能夠生福子?就要看過去因、現在緣;現在的緣,在肚子裡就要與他結好緣,讓他受好的教育。

這與鼻有關係嗎?這也是人間的一種氣氛。所以,鼻根聞則能知。是啊,從懷孕中都可以嗅出這個媽媽的形態,還能預測胎兒是男、是女。是福子呢?或者是敗家子。?

所以,未知數就在無明中,今生此世怎麼過下去都不知,今天過後的未來都不知,這就是我們人生,常常都在無明中。

這就是人間,何謂「無明」?什麼是「妙有」?妙有,是真如本性。至於無明,過去的懵懂是如何過來的,一直糾纏不清。唯有善知解、甚深信解,真理是無體相,我們才能體會萬物那種微妙的合成。包括我們的身體,所有形形色色都是那種微妙的合成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