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3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87集
繪圖/黃逸樵
是菩薩必具行六度,
入群修福持慧般若;
菩薩行持勸他聞持,
更應見善隨喜功德。
每天都期待人人生活中有佛法,法中有菩薩行。「是菩薩必具行六度」,菩薩所要修的就是具足六度萬行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都需要內修萬行。這萬行無不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去運作,開口動舌、語默動靜,一切一切無不都在萬行中;我們豈能不用心,法就這樣輕易放過?
師父常說,分秒不空過,時間要好好把握。這「六度」、「萬行」有放在心中嗎?有用在我們的行動中嗎?我們有沒有落實萬行在分分秒秒中?遇到什麼事情,面對著什麼樣的人,行為有與六度行和合嗎?
何況我們「入群修福持慧般若」,入人群中都在修福,與人結好緣,彼此相互勉勵。希望人人在我們身上得到歡喜,就要給他法;一起做事情時,舉手動足、開口動舌都能夠帶動他,這叫做修行。
「持慧般若」,語默動靜就是智慧。有些凡夫心的人,看到柏謙這孩子,心就被他攝住了,就像及時入佛道一樣,很快就被他度到彼岸去。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位小菩薩。
「菩薩行持勸他聞持」,菩薩要自持法,讀誦、書寫、解說、勸人說;自己聽,自聞、勸人聞。不斷勸人聽法、講法,度人聽經,一直勸,勸到第五十位。就像這位孩子,他身、口、意無不都是自行持,自己身體力行,菩薩行就是這麼的穩重、殷勤。「菩薩行持」,同時還要勸人聞持,勸人聽,勸人身體力行,小小的孩童都做得到。「更應見善隨喜功德」,看到善的事情他隨喜,又再身體力行。
柏謙是很特殊、很穩重,如同一位老修行者。每天都是一樣的作息,早上醒來,先將身體整理乾淨,再跟著阿嬤去薰法香,然後拜佛、用早餐,接著做環保,在人群中說法。師父說的法,這孩子都做得到,請問大家做得到嗎?但願你、我向這孩子看齊,回歸童真,就是如來的清淨本性。
偈文又說︰「諸人嚴身具,衣服及瓔珞,種種所塗香,聞香知其身。諸天若行坐,遊戲及神變,持是法華者,聞香悉能知。」
說到諸天人,尤其到了轉輪聖王,那是人壽很長久很長久的過去,或者是長久長久的未來,會再出現轉輪聖王。大轉輪王五戒持得很堅定,生生世世十善做得很深入,無有偏差,累積來這麼多福德的德香。很多慈濟人也同樣深入大善,堅定持戒;若能生生世世累積,我們的人生,同樣也在轉輪聖王所統領的社會。
「行住坐臥皆得安樂自在」,在這種環境中生活,他們的行、住、坐、臥皆得安樂自在。運用在生活中,內心、行為是極善,全都無雜,很乾淨,叫做「極善運用無間」。這些善行,都無間斷,內心清淨得到安樂,遍歷一切,就是身心自在。
法法都在靜謐中,法法也都有充分的道理在其中,人要修的只有一項──那念清淨心。現在的清淨心,未來的一輩子;過去的清淨心,現在帶來善種子。不分年齡,與生俱來就是很清淨。所以,菩薩必具行的六度,是入群修福持慧的般若,也是菩薩行持、勸他聞持,我們在人群中見人就要說法,平時還要陪同他人聽法,這就是用心在人群中。堅持戒律,見善隨喜功德,深廣的大善一定要做,既成就自己的善行,也成就他人的善行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