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戒定慧香 遍十法界

0觀看次
A- A+

201903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82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戒定慧香,遍十法界。
爐香乍爇周遍十方,
如天樹王華開敷時,
香氣自然隨順逆風,
遍布菩提,道香亦爾。

「戒定慧香,遍十法界」,人人要將法深入內心,直到付諸身體行動,「戒」都不能離開我們的身心生活,凡事都要謹慎啊!

防非止惡就是戒,不對的事情不可做,惡的不可想,一念惡心起要馬上停止,不能有這個惡念、惡行。所以,防非就是做事情要很謹慎預防,避免做了不對的事。萬一不小心做了,我們要及時停止,這就是戒。

「戒」,防非止惡不能離開我們的心與身。最近一直告訴大家「戒」、「定」,我們要定下心來。我們學佛,要以佛心為己心,一定要走在這條菩薩道,是長長久久,生生世世。我們心無惡念、沒有懈怠,意志堅定,絕對向前前進,沒有退轉,這叫做戒、定、慧。

人間都是因為心不定,一時發心,卻是耐心不夠,那分守志奉道的心很快就退失了;預防的觀念很薄弱,很快就被外面的誘惑給牽走了。這念心一旦被誘惑出去,要再回來是很不容易。所以說,要戒、要定,自然心很篤定,行動很精進,慢慢累積,智慧就產生了。

可見戒、定、慧必定要連貫,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絕對要有那分堅定的志向,會合起來就是積善。以善為香,我們堅持戒、定、慧,自然累積很多戒的香、定的香,會合起來就是慧香;戒、定、慧香會合了,這就是善。一切的善法,無不都是從戒、定、慧開始。

「遍十法界」,戒、定、慧香若會合起來,就普遍十法界了。「十法界」,就是「四聖六凡」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間、天堂、修羅,叫做「六凡」;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名為「四聖」,合起來即是「十法界」。

慧香要普及,佛陀的香是最飽滿,再來就是菩薩,還在努力中;接著是聲聞、緣覺,才開始在進修;然後就是天的十善,最後就是人間的五戒,次第下去。倘若心不穩定,一念偏差,方向錯了,就落入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去了。因此,我們要守戒、守定、守慧,若四聖之香完成了,自然就遍十法界了。

「爐香乍爇周遍十方」,十方與十法界不同,「十法界」是指有情界;十方是四面八方、上下,叫做「十方」。爐香乍爇,就是香點著了,一縷香雲裊裊而上,雲端就是諸佛菩薩現全身。

四聖的香是周遍十方,用這種善的美德來教化十法界。尤其是四聖,示範教育六道;我們先得守戒、定、慧,才能體會這個香要如何周遍,方能教育行化。

「如天樹王華開敷時」,天的樹王花一開,花香馥郁,隨風飄送,遠近都能聞到花香。「香氣自然隨順逆風」,無論順風、逆風,香都可以飄送得很普遍。「遍布菩提,道香亦爾」,這風就來自於菩提覺道,這個覺道無不都是香氣。

這個香氣,也是修行過來的;修行積善,累積起來就成為香。所以,道風、德香,道的風、德的香,因為我們行如是道,得如是德香。

常常說我們學佛要學入內心,轉人間的知識,入我們的智慧,繼續鋪佛道的智慧。今生鋪路,來生開道,慧命要延續到今生、來世。所以,愈是年長者,愈要鼓勵他繼續做,要培養這種生世不間斷的慧命;為善的香氣要延續到千生萬世。

在〈化城喻品〉,走好長一段路後,已經很疲累了,但是,仍不可停歇,因為寶處在近,繼續再往前走。我們雖然還在化城,腳步不停歇,繼續再向前走,無論順、逆風來時,我們還是同樣一心向前走去,如此就能「遍布菩提」。我們積善,不論距離多遠,我們繼續向前前進就對了,這「道香亦爾」。

雖然我們人間距離菩薩、佛的境界還很遙遠,但是這些道理都清楚了。雖處人間,一樣能夠遙聞,能夠分辨聖人與凡間。我們時時都要用心在戒、定、慧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