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3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75集
繪圖/黃逸樵
謂鼻能嗅聞,能通出入息,
息出則能取香,息入則能聞香,
出入之中無能,故曰而闕中交。
所謂三分言功,而缺中交一分之德,故知鼻根惟八百功德。
昨天提到耳根,我們的耳朵無論聽好的聲音、不好的聲音,內容是讓我們生氣或者歡喜,我們都要善解。耳的功德是千二百,接下來就是鼻根。
「謂鼻能嗅聞,能通出入息」,鼻子的功能就是嗅出這是香的或臭的,無論香臭,鼻根都能夠去分別。鼻子又能夠出入息,常說一句話,人爭一口氣;一口氣出去若沒有進來,這輩子就休止了,還有什麼好爭的?鼻子只是呼吸的出入息而已,這就是我們生命中通透的一項功能。
「息出則能取香,息入則能聞香」。我們鼻子若有呼氣出去,再吸進來,用心聞聞看,就能聞出這個氣味是香是臭,是令人歡喜,還是不歡喜?或者香氣混合起來,不只一種花香,或樹中也會透出樹根的香。
一棵大樹就有各種香,包括葉子的香、花的香、樹的香、枝幹的香,或者樹根的香,各自不同。有的人只用聞的,就知道這種香氣來自什麼樹,是樹枝、樹幹或者樹根?這就是鼻根出入功能,除了呼吸之外,又能夠聞香臭。
「出入之中無能,故曰而闕中交」,它的功能就這兩項而已。這個「闕」,就像我們鼻子的構造,中間是空的。譬如這道門,或者兩道門,中間也是空的;一支鼻子兩個孔,把香氣透進來分別。呼吸也是一樣。
鼻子有兩個孔,兩邊鼻孔的功能在於氣息的出入,若將鼻孔塞起來,出入息間,闕少中間交接換氣,就失去嗅聞的功能,「故曰而闕中交」。若將一邊塞起來,靠另一邊鼻孔同樣還能呼吸嗅聞,總是鼻的功能就是聞嗅外面的氣味。
「所謂三分言功,而缺中交一分之德」,鼻的功能有三種,就是呼吸出入的功能。出去就是取香,就像我們伸手出去要將東西拿進來,也可以說是「出入」,同樣意思。
聞香就要吸一口大氣,才能將香味吸收進來,那個息就有進、出,取息、取味,同樣意思。它的功能就是呼出去、吸進來,分別它的氣味,作用僅此而已。這中間就沒有什麼作用,「缺中交一分之德」,欠缺中間一分的德。
「故知鼻根惟八百功德」,鼻根惟有八百功德。耳根有千二百,鼻根為何僅有八百功德?因為兩邊耳朵各有功能,倘若將一邊耳朵摀起來,就失靈了,但另一邊還可以去分別聲音。尤其聽來的聲音,若法入心,能將它善解,我們的心意就能夠入道,可見耳根的功德比較廣,能夠成就我們的慧命。而鼻呢?就只在我們生命氣息的出、入而已,這是它的一項欠缺。它的功能就是聞香臭與出入息而已,所以成為八百功德。
眼睛還能代替耳根,耳根也能代替眼根;但是鼻無法代替,它無法會合其他器官來發揮功能,它就是欠缺那個功德。四項功德僅僅有出息、入息與聞香臭這三項功能而已,就是欠缺中間如何去作用。
前面已經分析過耳根,能得千二百功德。雖然還未得到天耳,卻與「法華」有所契合;雖然我們還未做到,但是道理已經認識、了解了。因為從耳朵聽來的道理,法應用在人間,懂得善解了。用功夫在人間,善惡分明,警惕自己要好好地修行。這就是耳根帶給我們成長慧命。
我們讀經、持經,不論是讀、誦、解說,書寫,鼻根並未發揮功能,它就僅有八百功德,只維持我們生命的功能而已。看到經典,聞不出這個字的意涵;還不如盲人用手去觸摸盲人專用的點字功能。但是,鼻的功能就是嗅聞得很廣;上上下下的味道聞得出,也分別得出來,這叫做「勝意根」。
在分別植物功能上,鼻子就很有用途了。若是經文,鼻子就聞不出是哪個字了;大段的道理,鼻子根本没有作用,當然聞不出法的道理來。但是對世間有形的植物,鼻子的功能就很大了。所以說缺一,就是欠缺,無法讀經、誦經、抄經、寫經,因此它只有八百功德。
總之,大家要很用心聽經,經文有深淺,其中的義涵、真諦道理是很深的;也有很簡單,眼睛一看就清楚明白。但是,鼻子的功能就僅僅能分別香臭而已,真諦道理是無法用鼻子嗅聞出來的。總之,器官功能作用,都在我們的六根中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