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2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68集
繪圖/黃逸樵
如來敎說法之五種方法:
一、言說:以聲音言說法,眾生喜聞。
二、隨宜:隨順眾生根機,說諸法要。
三、方便:以善巧方便而説法導化。
四、法門:說妙法開宗,明解脫宗門。
五、大悲:起大慈悲心,一念一剎那;不捨眾生而說法,增長慧命修持者。
修菩薩行者,應以多聞故,無不明了一切邪正諸法,攝身口意住於淨戒,不為非道所惑;而於如來正法,常得安住不退。
「如來教說法之五種方法:一、言說:以聲音言說法,眾生喜聞。」佛陀來人間是用五種方法來說法,第一就是「以聲音言說」,眾生歡喜聽。第二「隨宜」,就是「隨順眾生根機,說諸法要」。眾生根機不整齊,是利根機或鈍根機?佛陀就要應眾生根機循循善誘,生生世世隨眾生機而說法。
第三「方便」,就是方便說,「以善巧方便,而說法導化」,以方便法來導化。佛陀看有的眾生很苦,無法立即跟他談苦集滅道。眾生無法體會,佛陀就要用善巧方便的說法,來度化他。不是直接告訴他因緣果報,不直接跟他說苦。因為眾生皆有善良的本性,就引導他參與這個團體,讓他看到人與人間付出是這麼的歡喜,各個自動投入去付出。我想這是很適宜現在世間的方法,這種方便法,叫做「法度」。對世間不完全了解,但是他很歡喜去投入,慢慢地讓他接近、了解法,這是善巧方便的說法。
「第四就是法門:說妙法開宗,明解脫宗門」,慢慢引進來了,不論任何根機,用什麼方法來引導,總是慢慢地讓他在人群中,看到大家相信,我也相信了;大家很願意投入,我做了也很歡喜;法聽來也很有道理,我願意開始接受法了。這種中根機的人,就是這樣接受引導,此即「開宗」。
就如我們慈濟,從五十多年前一直到現在,還有無限的未來,我們也是看到苦難人需要幫助,誰能幫助他呢?力量要如何來?慢慢就用少分少分,人人點滴累積。
慈濟的起步正是從每天省五毛錢開始,不影響自己的生活,心裡也没有什麼祈求,大家也都做得到。而且雙眼看到苦,就愈知道自己有福,就這樣慢慢累積起來了。把握因緣,就引導他們一直做好事,愈做愈歡喜。看到苦難人就由衷生起悲憫心,此即「福從做中得歡喜」。
大家應該還記得,二○○三年,師父提出「福從做中得歡喜,慧從善解得自在」。很多人發現,由不得自己遇到那麼大的苦難;我們看到了,不斷思維,自然「因緣果報」這個法慢慢就接受了,就此開始聽法,此即「明解脫宗門」。
目前,我們已經開宗門了。源頭就是從每天節省五毛錢開始,面對苦難人,我們願意付出去幫助,這條道路愈開愈寬濶,大家對佛法也愈來愈了解,所以「明解脫宗門」。
第五「大悲:起大慈悲心,一念一剎那」。佛陀教育我們要有好的心念,心要時時把握住。在剎那間,一念好心起,這念好心就是不捨眾生。佛陀時代就不捨眾生,我們現在同樣捨不得放棄苦難的眾生,這就是「不捨眾生而說法」。我們幫助苦難眾生,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,這也是佛陀教育我們的精神。
「增長慧命修持者」,這就是「慧從善解得自在」,開始「福從做中得歡喜」,佛陀的教育,給我們一個方向去修福,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啟發大悲心,這種大慈大悲,一念心在一剎那間;既已開了這念心門,看見苦難,我們就要不斷地增長智慧。法要了解,善也要去造作,這就是我們的宗門。也是佛陀來人間五種說法的目的。
修菩薩善法者應該要多聞,聽法「無不明了」。我們若有聽法,就會明瞭一切正法。「攝身口意住於淨戒」,我們要提高警覺,身、口、意要清淨,不受污染。一污染,身就去造作殺、盜、淫。口就會惡口、綺語、妄言、兩舌。意則會貪、瞋、癡,這叫做污染。我們將身、口、意照顧好,就能守住淨戒,「不為非道所惑」,不應該走的路,我們要守好。「而於如來正法,常得安住不退」,我們要安住身心,用心守住正法,這是我們的方向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