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22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66集
繪圖/黃逸樵
觀察一切事物,
如幻非有而有,
是為利眾生故,
雖得深入人群,
而不染著塵勞,
聞聲無不清淨,
猶柔軟如淨水。
我們用心在修行中,無時不刻都用愛之道。在人世間,我們觀察一切事物體相,到底何者為真,何者是假?一切事物「如幻非有而有」。就像昨天所說、所看、所聽,現在還看得到嗎?好像是有,但已經看不到了,只存在我們的腦海中,實在如幻啊!事過境遷,現在已經看不到了,但是記憶中還存有這些事情。
這就是人生。如何說是真是假、是實是幻?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如何面對一切事物。但也不能昨天說過的,今天就當它沒有了,這不是做人的道理。
佛法道理是永恆,佛陀出現人間,他了解真理諦相。佛陀的覺悟、理解,他將真理應世間機來說法,讓我們能夠清楚懂得做人的方向,認清對的就該去做,不對的不要做。
應該記憶的事情,我們要銘刻心版;不該放在內心的,就不要囤積煩惱。這是佛陀觀機逗教,教育我們要「觀察一切事物」。「不要執著啦,如幻非有啊!」但是「非有而有」,我們還是要認真在人間。一切物質是這樣,再如何爭也抵不過人生短暫;短暫的人生有真實的妙有,「如幻非有而有」,就是「真空妙有」。
這個「妙有」,就是「為利眾生故,雖得深入人群,而不染著塵勞」。我們來人間只為利益眾生,既已深入人群,就不要染著塵勞。世間紛紛擾擾,一切事物如幻非有,我們既然要利益人群,就不要執著在塵勞中。「塵勞」,就是為煩煩擾擾的人事物而起貪著爭執,這叫做塵勞。
我們不染塵勞,在人群中要修得「柔軟如淨水」。法譬如水,水能洗滌塵垢,很多紛紛擾擾的人我是非,就算遇到了,我們本來就不可染著塵勞,既然被染著了,就趕快用法水洗滌,這就是佛法用在人間事;有煩惱,用佛法解除,我們用法自度也度人。世間難免有塵勞事,煩惱難免,「法譬如水」,我們要用法來對治。
人間需要覺有情,覺有情也叫做菩薩,菩薩要時常「觀察一切事物」,修行要時時「如幻非有而有」。平時事情做過了,就沒有了,但是「有的事情」接著來;這是為利益眾生,入人群而不染著塵勞,還是一樣要培養我們這念心,「法譬如水」,用此洗滌塵勞。
「向內能自修謂之功,向外能行持謂之德」。常常在說「功德」,修行想要求功德,向內自修,就是「功」;向外行持,做我們該做的事情,叫做「德」。所以,「內修外行功德兼備」,內外合起來叫做「功德」。倘若內修外行兼備,「得六千福德圓俱」。因為我們修行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要合起來;耳朵聽的、眼睛看的,嘴巴將要說的......六根對六塵境,我們要時時內修外行,入人群中不受塵勞所污染,「是謂法師典範功德」。我們心中要時時有法去應對,這就是法的典範。
「耳根緣塵就境無非法」,我們的耳根緣著塵境時,只要好好地認真聽、好好地細想,寂靜清澄中有美妙的聲音,無不都是法。這就是耳根的功德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