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11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64集
繪圖/黃逸樵
又欲聞即聞,如求法聞;
不該聞勿聞,聞皆如法。
不能聒耳,不昧諸音聲,
動靜自在,方耳根不壞。
若要聽聲音,我們就要「求法聞」,就是聽如來法的聲音。「不該聞勿聞」,總是不該聽的就不要聽,「聞皆如法」,要聽真正如是法的聲音。我們要聽的是追求佛法、正法的聲音。
這麼多的聲音要如何聽?「不能聒耳,不昧諸音聲」,不論哪裡來的聲音都很雜,但也不會打擾到我們的耳根。嘈雜的環境要如何聽法?這個環境人這麼多,十分很吵鬧,要如何修行啊?
我們都選擇不吵、不鬧,很優雅的環境才能夠修行?人人若以為修行就要很悠閒、很清淨,悠哉、悠哉沒有事情做,我的心都沒有煩惱;這樣就叫做修行嗎?
人要問心無愧,才是真正沒有煩惱。問心有愧,逃避環境,儘管外面的環境十分清淨;可以逃避一時,但是無法逃避一世,也無法逃避來生來世。
不論周圍多麼地嘈雜,喧騰憒鬧的聲音讓我們的耳朵很不舒服;儘管那個聲音困擾我的耳根很多,就像聒耳一樣嘈雜,「不能聒耳不昧諸音聲」,反正吵鬧歸吵鬧,心若沒有定下來,要如何面對呢?
「動靜自在,方耳根不壞」,到底有沒有毛病?要相信自己所聽的聲音。即便外面聲音多麼嘈雜,我們同樣要清清楚楚。「聞皆如法」,世間事要會合出世間理,經文能讓我們受用在生活中;即便生活中有這麼多的苦,也不能亂了自己的心。
昨天也提到,雖然父母所生耳不過是肉耳,不免會有毛病,但是耳根有千二百的功德。第一能夠聽法受用,行入人群;耳朵還能傾聽人間疾苦的聲音,若沒有畫面,用眼睛代替耳朵聽;眼睛看到的要關心,耳朵聽到的也有關心,我們就可以付出行動。這就是我們的耳根與眼根,各自都有它的功德。
但是父母所生耳難免會有很多毛病,要如何克服?「清淨常耳,悉皆聞知」,雖是平常耳朵,也要聽天下種種的聲音。即便聽到雜音、面對各種煩惱困境,我們將它淨化了,耳根自然清淨,這叫做「清淨常耳」。
「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」。耳朵具有聆聽的功能,不僅分別音聲,還能清楚分別是非對錯。不論好的、壞的,讚歎或批評的聲音收進耳裡,不論對或不對,我們一併都要感恩。「不致混亂是不壞義」,耳朵不會擾亂我們的心,這就是不壞。
我們要修行的人,「行者雖未得天耳通,而大千內外」,三千大千世界內外,「所有諸聲悉能分別,皆善持是經之力所致」。雖然不具足天耳通,只用平常人的耳朵用心聞法聽經受持,法就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。
功德都在我們的六根中造作,要好好用心。人生短短幾十年,六根借我們使用,我們卻用意識去分別,所做的一切無不都是過去、現在,我們要再帶到未來的就是因果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