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修心利群 持行有成

0觀看次
A- A+

201811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56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自作教他,稱讚妙法。
功者,修心利群謂功;
德者,持行有成曰德;
內修外行,謂之功德。

生活中的言語動作,要如何做才能歸納在我們的真如本性。佛知見,佛陀來人間為一大事來教育眾生,顯示人人本具佛性。從第十七品、第十八品,到現在第十九品,都已進入本門之中,又教育我們要了解佛性。但我們還是凡夫,離佛性還是很遠,所以佛陀循循善誘,要我們知道身體與外面的塵境,要如何作用?先了解自己,才知道如何向外做事。

我們要有「自作教他」。佛陀教育我們,用說的沒有用,還要身體力行來做。我們要好好地受持,只是形式上的道場沒有用,我們要真實分秒腳踏實地真正去做、也教人做,以身作則帶領人人走方向對的路,這就是「稱讚妙法」。因為我們歡喜、認同、讚歎,才願意去身體力行;大家做得很歡喜,付出無所求,還要說感恩,這是真實的法。

互相讚歎、彼此感恩,這不就是慈濟人很普遍的生態嗎?我們不僅自己做,也成就他人做,又讚歎他人所做的,這種「稱讚妙法」,自利利他去幫助人,值得稱讚。我們的法是在身體力行中;不是用嘴說的道,是一條能夠走的路。

何謂「功德」?「功者,修心利群謂功」,「功」就是我們要用真誠的心,「利群謂功」,這叫做「功」。自己的心若沒有修,入人群也無法利益他人。我們自己的心有修,才能夠入群去幫助人。我們要好好自修行,將修行的這念心,去引導人人與我們有同樣的心、同樣的信仰。我們能夠付出,人人同樣都能夠付出,這就是「功」。對人群有功效,我們自己的心也很踏實,這叫做「修心利群謂功」。

「德者,持行有成曰德」,我們不只內心要修,還要身體力行。日常生活的舉止動足,有無數人的眼睛正在注視著我們,我們要在行動中表達出修行的本質。若能將我們的形態威儀很自然地落實在行動工作中,自然人家看到就會覺得怎麼看都是威儀莊嚴,舉手動足,大家都會歡喜讚歎,這就叫做「德」。

你在領導人,只要你有修心、持行,你說的話、想要做的事,大家都能夠共同完成,這叫做「功德」,修行的因緣功德。不是無因無緣,每個人在人間生活都有因有緣,自然就有果;有那個成果,就有那個報現出來。可見,因緣果報一定存在,我們要相信。「內修外行,謂之功德」,我們內修外行都叫做功德。

前面經文說,「以是功德」,就是這樣的功德,「莊嚴六根」;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這六根能夠造的功德,「莊嚴六根」。我們若能聽好的聲音,自然就能響應做好的事情,六根若有修行,就是功德。這六根有去造作過的功德,就是莊嚴六根,「皆令清淨」,所有造作的都沒有污染。所做的全都是為善,行善、想善法,想的是利益人群等等,這就是我們修行清淨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