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》隨喜善法 自他同行

0觀看次
A- A+

201810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》1652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隨喜善法,自他同行,
明從傍隨喜,獲福果;
不逆他善,隨順他行,
如實修行,內因外緣,
自滋法髓,助他慧命。

雖然〈隨喜功德品〉已告一段落了,接下來兩天的時間,也沒有離開隨喜。隨喜是一個美德,我們要培養出隨喜的這念心;隨喜,我們的心才會開闊。

對法生起歡喜心,就要依教奉行,自受持法。法入我們的心,要將法應用在我們身上,如何恆持過來?我們發心立願修行,也要成就他人,這才是佛陀的盼望,也才是佛陀一大事來人間教菩薩法。

入人群度化眾生成菩薩,就要從發心立願的第一個人開始。因為菩薩沒有學法,哪裡有法可以度眾生呢?我們既已發心,一定要培養這分隨喜心;要讓很多人起這分歡喜心、同情心,願意投入去輔導眾生的心,法在人間才有作用。

從第一人帶一個團,延續到五十人,五十人與他前面的那一位,心能合起來。人人都能做第一個人,帶動五十個群,如此,佛法才會普遍。所以,我們要培養「隨喜善法,自他同行」,我們自己做,也要度他人與我們共同做,叫做「自他同行」。

「明從傍隨喜,獲福果」,除了自己帶團隊,我們也要讚歎其他帶隊的人;他不會帶隊,我來教他。「從傍隨喜」,不只自己修,隔壁的人也這樣修、你也要這樣帶,大家才有心得。「福果」就是心得,我們自己感覺到,歡喜了,當下即是福。

「不逆他善,隨順他行」。凡是善的,只要是做善事,我們應該共同合起來隨一個方向去走;不逆就是隨順的意思。不要以為我已經會帶人了,就唯我獨尊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。倘若大家都唯我獨尊,佛陀要如何將法傳入人間?所以,人人修法要彼此互相關懷,與人會合起來,「不逆他善,隨順他行」。

「如實修行,內因外緣」,既然發誠、正、信、實的心,我們有信、願、行,「如實修行」才能走得到。「內因」就是憑我們長久發願,這個因緣成熟了,外面接觸到眾生苦難,內外會合了,這個因緣是很重要。

「自滋法髓,助他慧命」,我們要滋養出法的精髓來。我們現在已經有內因了,能夠有因緣接觸到佛法,藉這個因緣來滋養我們的慧命。因為外面的境界會合著我們的慧命,這叫做滋潤法髓;法髓要藉外面的因緣來成長慧命。

這個因緣讓我們有機會看到眾生苦,以眾生為道場,這就是借他慧命,也是「助他慧命」。我們是一位欠缺造血功能的病人,現在尋覓到了,接受來滋養慧命,這叫做法髓。我們有健康的法髓,就能夠再幫助別人找到配對相符者,他同樣也能夠增長慧命。與此道理相同,自得、助他得,這就是「隨喜善法」的功德,「自他同行」的意思。

這幾天就要進入〈法師功德品〉了,因為本文一定要會合佛性,每一個法就要會合在真如。這是本門道理,看起來很淺,但是解起來很深,總是要有這樣的因緣。

人人就是菩薩,在〈隨喜功德品〉,法聽了之後,要如何去「隨喜」?什麼叫做功德?僅僅一個隨喜就有功德嗎?倘若內心不修、外行不做,這樣有功德嗎?聽了之後一定要自受持,自受持之後再傳;傳了之後要再隨喜,從第一位一直到第五十位。你照顧到讓他肯發心;就像我們的委員說給會員聽,會員發心承擔委員,受證之後,發揮委員的功能,又再介紹會員,一群帶過一群,一代傳過一代!這才是真正的「隨喜功德」。

隨喜功德,一直延生出去,才是我們聽經的目的。所以,要用心在「隨喜善法,自他同行」;「明從旁隨喜,獲福果」,從旁邊延生出去,讓人人有因緣聽到,互相勉勵來完成;不論是縱的深度、橫的廣度,都要有人做。

我們正是順著這個規則,「不逆他善」,「隨順他行」;如今,全球近兩百個國家,慈濟之愛已延伸到一半的國家了。所以,我們要遵守「如實修行內因外緣」,內外因緣都要好好地把握,方能「自滋法髓,助他慧命」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