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》傳如實法 功德之大

0觀看次
A- A+

201810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30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無畏施一切眾生,
無不皆貪生畏死;
持戒護生愛物命,
無殺害心之意念,
使諸眾生無所畏,
安住身心得自在。

財施,持戒人不犯他財物,且以己財施與他人共享。
法施,能為人說法使得開悟。

我們要很用心體會「布施」的意義。從有相到無相,一直到如何走入人群,安撫眾生、勸解眾生,甚至將法入心讓他們明瞭真理。

「財施,持戒人不犯他財物」。意即真心想要布施的人,絕對懂得自愛;自愛就懂得防非止惡。防非止惡,就是持戒;不對的事情,絕對不會去做。他才能捨財,入人群無所染著。所以,「且以己財施與他人共享」,不只不會去侵犯他人,還將自己的財物與別人共享。

還有法施,「法施,能為人說法使開悟」。我們不只做好事,聽法之後還要做一個說法的人。法要與大家分享,希望我們能夠體悟法的道理,這叫做法施。

除了財施、法施,最重要的還要「無畏施」一切眾生。我們既然財施了,還要與大家共享快樂。一切安定他的心、解決他的困難,接下來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,一直到「無畏施」一切眾生,讓眾生能夠很安穩、很自在。

布施之後,又可以調伏一切眾生,牠親近我們,知道我們不會害他,這就是無畏。因為「一切眾生無不皆貪生畏死」,將心比心,所有生物都貪生怕死,即便一條蟲、一隻螞蟻也都一樣。

「無殺害心之意念」,我們没有殺害眾生的意,就能「使諸眾生無所畏」。人怕虎、獅,其實猛獸如虎、如獅最是怕人。蛇為什麼見人就咬?因為牠出於自衛。所以,我們要做到無殺害心,連一點意念都沒有,這種打從內心誠意的對待生命,「使諸眾生無所畏」。

我們要如何使眾生彼此無畏?你不怕我、我也不怕你;你親近我,我也要親近你,彼此互動互愛、互相疼惜。「使諸眾生無所畏,安住身心得自在」,我們若能養成彼此沒有傷害只有愛,天下生態自然就能和平了。

前面經文,釋迦牟尼佛已經為彌勒菩薩解釋隨喜功德。彌勒菩薩又問:「只是隨喜,又能得什麼功德?」佛陀已作出回答了,「不只是隨喜而已,還能隨他作」。

這些布施的人,經歷四百萬億阿僧祇劫那麼長的時間,不只救人,也包括六趣那麼寬濶世界的眾生,普遍都已經布施。不只布施凡夫界的眾生,也布施到令得阿羅漢果的人,這種功德真的很大。

這些功德若全都說起來,由上而下一代傳過一代,直到第五十代人,叫做「第五十人」。這樣一代一代,不只接受,又懂得做;不只懂得做,還願意聽,又聽得很歡喜、入心,且能將法再帶回去與人分享,教人做;見作,教他作,與人共作。這種已度、當度、未度;已成就、當成就、未成就,一代一代培養下去。

「隨喜功德之少分」,那麼長的時間,六道眾生全都救了。大施主有福,又令證得無學的羅漢與一代代聞法、說法、傳法的「第五十人」相比,還是比不上。可見《法華經》,聞法者、說法者、傳法者的重要。〈法師品〉開始,佛陀就為法募人,勸募菩薩要發心了,可見大乘法要生生世世一直傳下去。否則,一生世很快就過去。

《無量義經》說的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。「又令諸眾生證入四果羅漢」,令諸眾生聞法能夠入四果羅漢,「續佛慧命」。這些四果羅漢都能傳佛慧命,「加上所行財、法、無畏三施所獲功德。」所以「所得功德」加上繼續行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這樣功德就很大了。

所以,我們聞法者,也要學會為說法者。學佛持戒接受之後,我們再傳真實法,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的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