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》念眾衰老 訓以佛法

0觀看次
A- A+

201810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27集

繪圖/黃逸樵


年老精力漸微弱,
五行蘊老邁病衰,
色聲香味觸法等,
六塵識能緣十二。

循環復始衰耗真性,
六根塵識體相衰邁,
諸瘟疫饑饉等衰耗,
人間諸多災情苦患。

時日在分秒間不斷地消逝過去,在人的身上只留下衰老的痕跡,再無其他,一輩子就這樣庸庸碌碌過去了。「年老精力漸微弱」,精力體力漸漸衰微了,再如何堅強也是徒勞無功。這種大自然法則,誰都無法抗衡。

身體,是從哪一天開始衰邁、老化的呢?不知道。生病也是在不知覺中。這種「五行蘊」,隨著時間的流逝,非常微細的行動,哪怕一草一花一木也都一樣。

「五行蘊老邁病衰」。我們的生命每天都在行蘊中,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,我們的五根、五識無不都是隨著五塵、五境去緣,「五行蘊」沒有離開我們周圍的環境、身體的感觸,讓你在不知不覺中「老邁病衰」了。

這種老病,總是隨著自然法則來,無法形容,就這樣一直過去。堪嘆人心沉迷,煩惱無明,如何呼喚就是不知不覺,就在這個「色聲香味觸法等」的感受中。「六塵識能緣十二」,六塵識這樣在緣,緣來我們人生落入六道輪迴的循環,卻是一般人都無法體會、了解這種六塵識能緣十二因緣法。

這種「循環復始」,就是周而復始,無不都是在無明累積中循環。每一輩子,不論你是在六道中,或者是五道中,都是周而復始──生、老、病、死,直到年老衰邁,體力消磨了。

這種「衰耗真性」,我們的真如本性,生生世世被無明一直一直覆蓋著,愈蓋愈厚,造成社會混亂。混淆善惡,這就是眾生所造的共業,也都沒有離開「六根塵識體相衰邁」。

這個「六根塵識」有形有體。六根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「塵」就是你所看得到的環境,「識」是意識去分別它,使得人間社會有很多錯誤的行為,結果就是「諸瘟疫饑饉等衰耗」,出現瘟疫、饑饉等等。

這種瘟疫,從人、從畜類一直蔓延到土地,使得植物感染到很多病菌,造成瘟疫、饑饉等等。人間的衰相、衰耗一直現前了。

「人間諸多災情苦患」。最近國際間災情頻傳,人間苦難事偏多,也讓人很多擔憂,說不出的苦,真的是很難受。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在這個法則中,我們要及時覺醒,好好利用時間,珍惜這個空間,更要重視人與人間的因緣。我們要將人人的因緣匯集起來,不論空間有多大,有多少眾生受苦,我們都能匯集這個力量去幫助。

佛陀說,他為一大事來人間,應眾生根機施教,直到四十二年後,這些根機是否都成熟了?已經來不及了。佛陀一轉,就入一大乘的教法。佛陀是應眾生所需要,已經給他們了,「隨意所欲」,卻是「然此眾生,皆已衰老」。

佛陀作是念,「念其衰老」了。眾生衰老,佛陀同樣也是老了,要向大家說法,希望人人能夠用心接受。這個「作念」,若不是很重視,自然法則就這樣過去了。所以「訓以佛法,各得道果」。只是期待人人能夠了解這條道路要如何走,路既開了,要走、不走,就看大家是否發弘願而定。

佛陀作念,很懇切來教化大家,佛法來訓導教化。交代這些,靈山會上現場有聽到的,「大家要記得,將來要將這個法廣傳下去,度化眾生,隨眾生的根機去示教利喜」。

知道眾生苦難,我們就需要學菩薩法。這是佛陀最後的交代,佛一生的大事就是教菩薩法,請大家要把握時間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