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》傳法脈絡 綿延永續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9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22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聞法人不分貧富,
思惟深心生信解;
修行如法不分尊卑,
傳法脈絡綿延永續。

誠意精勤信力堅固,
豈第五十人可限量?
皆由一念信解隨喜,
深心開明與法相應。

「聞法人不分貧富,思惟深心生信解」。聞法不分貧、富,需要的是思惟深心信解。聽法不是聽過就好,還要用心體解。體解之後,又再好好地思惟;思惟之後,要再深心信解。這是我們學法者應有的態度。

「修行如法,不分尊卑」。無論富貴、貧賤,法都是平等的。發心聽法之後,理解正確,身體力行,做了有所體會,我們就要傳法脈,續慧命,「傳法脈絡,綿延永續」,要長長久久,綿綿延續下去。

我們既然信解了,知、識、行三者都齊全了,不僅願意傳法脈,也要綿延永續下去,必定要「誠意精勤信力堅固,豈第五十人可限量」。不是只有第五十人,若有信力,我們聽得進去、做得到,要再繼續用我們的誠意,用心、用力要很堅固,不僅僅五十人(代)而已。

「皆由一念信解隨喜」,不只限量在第五十代,只要一念堅定,就能一念隨喜。「深心開明與法相應」,眾生迷茫,我們發心傳法,一念信解的隨喜,又再深心開明,我們的心已經很深入,與法相應了。我們還要「誠意精勤信力堅固」,不僅僅只傳五十人就好,還要無可限量地一直傳下去。

想到早期的慈濟委員,從開始招募會員,就將他所知道慈濟的好;師父呼籲要做什麼事情,會員人人支持、一起做。從那段時間開始,人人都在隨喜功德,隨分隨力去勸募,人人方向正確,人人歡喜。

常常說「感恩」,永遠珍惜五十多年來,大家這個精進的念,「誠意精勤信力堅固」,信力堅固,絕對相信「師父這樣說、這樣做是很有意義的事情」,大家相信、隨喜,就一直傳下去。前前後後,資深委員不知又引導出來多少中生代的委員。所以,這麼多年來,我們年年都有委員出來受證,這都是「隨喜功德」。

期待我們隨喜功德方向沒有偏差,人人能夠「誠意精勤信力堅固,豈第五十人可限量?皆由一念信解隨喜」。這樣就不會為五十所侷限,都是從第一念的信解隨喜開始,這就是「深心開明與法相會」。

若說現今慈濟委員延續到第五代,現在才要受證的這一輩,他們的精神、能量是否像第四代、第三代?而第三代有像第二代嗎?第二代能傳承第一代的精神嗎?這就要看法是如何流傳了。可見〈隨喜功德品〉意義很深,實法要如何流傳?人人對法都沒有走樣。

暫且不要說,輾轉相傳到第五十人之功德;先不說得福多少,其實這五十人的功德,回溯回來就是一念。從一傳到五十,這一念是正念或者是偏差的念?

我們現在的知、現在的念,是沿用佛陀時代,佛法教我們正知、正見、正念、正思惟、正行、正業等等,我們若能清楚了解,人群受益就很大了。只要你念正,所做的一切就不會偏差。

所以佛轉法輪,眾生得利益,這就是善。就如佛陀說的法真正有利人群,那個人還能輾轉相傳,不是只有傳,人人都能夠去做善事救人,苦難眾生得到利益,這就是善事。我們要讚歎,還要隨喜。所以,我們讚歎人也要用智慧,對的,我們讚歎;但若讚歎錯誤,差毫釐就失千里了!

請大家心要正、念要誠,要正念虔誠,深心信解、身體力行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