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》如其所聞 隨力演說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9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20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城市街道村落施教,
菩薩常為利樂一切
諸眾生而作其善友,
勸導開示,教他布施,
利行愛語,同事四攝。

如何傳法?「城市街道村落施教」,不論是熱鬧的城市街道,或是很靜謐、清淨的鄉下,我們都能去施教傳法。菩薩都是「為利樂一切諸眾生,而作其善友」,廣結善緣交朋友。人與人有所接觸,有緣,彼此說話就會投機,他就會欣然接受。

這樣利樂,常常與人群會合在一起,帶給人人心靈的快樂。看他接受佛法,單純的理解,彼此都是快樂。這快樂帶給諸眾生,我們認真與他做善友,彼此互為善知識。

我們要常常自我訓練,不要看到人就起分別心,甚至故意迴避;這種行為哪裡像菩薩呢?菩薩不捨眾生,才是真菩薩;菩薩時時都在「勸導開示,教他布施」。

菩薩應機逗教,說微妙的道理。看看眾生心都散亂在人間享受,若能慢慢將話題收攝進來,將好的法慢慢釋放給他。這是菩薩用心的地方。

「教他布施,利行愛語,同事四攝」。若聽得進,知道「因緣法」,就開始教他布施、利行、愛語、同事,用這「四攝法」來引導、教育他。我們若能將經典中易於了解的,諸如勸人布施,說很多人間的苦相,需要有人間啟發愛心來幫助他。在任何地方、對任何人,我們隨時都能分享,啟發人人那分愛心布施。讓他知道布施是一項利益人群的事情,莫說陌生人,即便身邊的人有困難,你也能夠直接去幫助他。布施就是透過大家合力付出,來幫助受困的人。

如何利行?在我們身邊,他有什麼困難嗎?我們伸手就能幫助到他,這種利行很容易。利行不一定要有錢,用我們的心、我們的力氣來關心他,都叫做利行。

利行,有很多種方式;想做某件事情卻有解不開的困難,找他幫我解困,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。這種利行,彼此皆大歡喜,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做得到。

說話要輕柔、愛語,不可粗聲大氣。我們要學習用輕柔軟語與人說話。還要同事度。只要大家會合共同做一件事情,都叫做「同事」。人人若能和和氣氣,會合完成的結果會很有意義,效率也很高。

同樣道理,這「四攝法」,凡是有群、有同事,可以用在任何時間、任何角度、任何人,就是我們所需要的。我們修菩薩行的人,要入人群與眾會在一起,四攝法是最好的機會。

我們要去城市、聚落,找人來結善緣;而若「同事」,毋須遠求,身邊就有了。人人都是我們的善友,我們都要起這一分歡喜讚歎,好好共事,用心引導他向著我們弘法的方向。

現在說隨喜,我們了解佛法,也找人同心來聽法,就是隨喜功德;而若遇到有需要者,就用心去教導他。「於法本無心聞,然會遇精妙法,聽眾雖非真誠,仍深信之隨喜」。為了讓人人趕快來聽法,我們要很用心。

從古到今,弘法都很不容易,護法更是不易。早期的委員就是「深信解相」,願意護法到底,每招募到一個人,雖然被半勸、半拉來的,一旦聽法聽出興趣,就不會排斥了。只要有心去度他,被度的人發心沒那麼快,一旦度進來,就是一顆種子。我們若肯發心、用心,不是做不到。

聞法難,弘法更難;佛法真正要能入心、接受、身體力行在菩薩道,並非易事。但若做到了,堪讚歎。請大家要好好珍惜、讚歎我們接觸得到的這群菩薩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