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/周幸弘
佛世時,僧眾日日到城中托缽,再回修行地聽佛說法。某日,佛陀與眾分享,托缽時見城中百姓生活樂利,婦女在家中烹煮飲食,把握因緣布施;就連在戶外玩耍的孩童,見佛及僧眾前來,亦是虔誠禮敬。
「幼小孩童,粒粒都是種子。」佛陀為僧眾講述,無央數劫以前,有一佛名「一切度」,由兩位比丘跟隨遊化人間。三個孩童在路邊玩耍,遠遠看見三位修行者走來,立即恭敬站立,站中央的孩子教同伴一起供養佛,孩子們便拿起帽子上裝飾的白珍珠,虔誠地撒向佛身。中間孩子所供養的白珠落在佛頭上,兩旁孩子的白珠則分別落在佛的左右肩膀。撒珠供養後,孩子們向佛虔誠頂禮。
一切度佛問三位孩童有何志願?左右兩側孩童皆言,希望未來能像佛左右兩側的修行者,時時跟隨佛的身邊、聽佛說法;位在中間的孩子則虔誠表達,希望將來能與佛一樣莊嚴、有智慧,可以說法教化眾生。一切度佛歡喜為這三個孩子祝福,教他們保護好一念清淨心,生生世世發如是願,堅定精進。
「當時排在右邊的孩童,就是舍利弗尊者的前身,左邊的孩童則是目犍連尊者,中間那位就是釋迦牟尼佛。」佛陀說,受一切度佛授記,三人在孩童時期就已下定決心、堅定信心,用清淨心供佛,生生世世精進修行。
我們要以清淨單純的心深信佛法、力行佛法,種下生生世世、長長久久的法緣。立志修行,不只一生一世,而是深植長久的因緣。慈濟人「晨鐘起,薰法香」,彼此鼓勵、相互接引、共同聞法,也在培植生生世世共修的法緣。
我們對法要深信,否則心起懷疑,就容易障礙道業。對法生深信心,精進力行而不懈怠,心靈清澄無染,道業即能堅固。
沒有燈塔,船隻難以安全靠岸;如同清淨本性受習氣覆蓋,心靈缺乏明燈指引,也會迷失於茫茫大海,到不了覺悟的彼岸。沉溺欲海,就如飛蛾撲火,不顧環境艱險,以致「縱情昧理心意亂」——心中的無明蒙蔽了真理;當心意紛亂,共業就不斷。
法,就是引導人行往正確方向的燈塔。期待人人深信、立願,把握機會精進入法、懺悔、齋戒,相互護法、相互成就。人人誠懇、虔誠地走入經典,使清流如湧泉,就能隨時隨處淨化人心,啟發人人大慈悲心,帶動愛在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