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9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17集
繪圖/黃逸樵
讚歎為成人之美,
勸募持經行道者,
效法修勤精進,
六度菩薩行因,
直向薩婆若果;
到達彼岸轉迷,
成就一切種智,
諸佛究竟圓滿。
我們修行,時時要懂得讚歎、隨喜,好事要多成就。人在做好事,打從內心也能隨喜,還要勸大家響應,好事大家做,這叫做「成人之美」。「勸募持經行道者」,不僅勸人做好事,還要勸人持經行道;不只做好事而已,還要多聞法。
所以,「效法修勤精進」,有持經才知道法的可貴;要能久久受持佛法,就要殷勤精進才能回歸我們的清淨本性。我們學佛就是要成佛,就要效法佛是如何修?如何勤精進?
四諦、十二因緣,要追究四諦法的真理。見人苦,不忍心,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,這種心情一定要培養出來,這叫做佛心。佛心就是大慈悲心,「佛心為己心」,就是我們要學的方向。
我們不僅要通徹四諦真理,還要知道十二因緣法,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、名色緣六入......我們不要又讓十二因緣造作到來生來世,要有這分「效法修勤精進」。至少該做的事情,善法或者真理,這個方向要準確。
「六度菩薩行因」,四諦法、六度行的因一定要種,六度就是菩薩行。「直向薩婆若果」,也就是佛究竟的果位。從凡夫起頭,我們的終點是成佛;從凡夫的此岸度到究竟成佛的彼岸,就要以六度為筏。
「到達彼岸轉迷,成就一切種智」,一切種智就是佛智,一切法無礙;天地宇宙萬法、真理無不通徹了解,這就是「諸佛究竟圓滿」的境界。只要我們下定決心,起點毫釐不偏,向前直行而去。
「往劫見佛修施、戒、忍等行」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叫做六度,這六種方法是我們修行的工具,一定要堅持。我們布施要很透徹,身心誠正信實;發「四弘誓願」──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我們要不斷發願,身體力行六度。「行」,這個六度的行遂即發願,做了還要再發願,重重疊疊的發願。不斷地耕耘自心地,還要繼續發願下種子、結好緣。
「調達累生世與佛同世,迫害佛生命」。調達,就是提婆達多;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同世,每一世都是障礙、迫害佛陀,甚至多次設計要取佛性命。
「以成就其施、戒、忍」,因為生生世世折磨佛陀,讓佛陀有機會修忍辱行,以成就其施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「持定慧修菩薩因」,讓他能堪得忍耐,還是向前前進,修禪、持慧,這就是菩薩的因。所以,我們要常常感恩逆境現前,不要埋怨,因為這是修行的境界。
「乞其頭目手足,骨髓肝腎五臟」。在很多很多因緣中,那種迫害,有的要他的頭、眼睛、手腳等等,「以成就其施、戒、忍辱菩薩因行」,施捨的人不畏懼,滿足有需求的人,願意成就這分菩薩行。這些都要很清楚,不只聽到別人做很歡喜,我們自己做也要很歡喜,如此才有「功德」。
「先明為求大法,欲滿足六波羅蜜行,不惜軀命」。我們要明白,求大法就要先滿足六波羅蜜;六波羅蜜就是六度,到達薩婆若果的境界,就是佛究竟的境界。過程中必定要不惜軀命,不惜身心苦勞願意付出。
「彌勒菩薩既承先並啟後,當來下生人間成佛」,前面的〈分別功德品〉,這個功德要如何去分別?「只要隨喜就有功德」,只是聽人說,做好事就讚歎他一下,這樣就有功德嗎?能夠有多少功德呢?所以,彌勒菩薩為了將來要在人間延續佛法,就要不斷地代替後世眾生發問,請佛陀再更詳細說清楚。
佛陀向大家再說清楚一點,不只是受持、讀誦經典,或「四事」供養而已,還要身體力行,兼六度行,種種的功德。「佛滅後得聞是經者,深生信解,信受喜樂」。佛滅度後,我們深生信解、受喜樂,全都有功德;這就是我們要深入去探討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