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惡世持經 具諸供養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4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11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能持諸善法,深心解大道,
憶念法不忘,常能受持法,
故於諸眾中,說法無所畏。

「能持諸善法,深心解大道」,心念時刻都要用在當下,分分秒秒都沒有離開種種善法,叫做「能持諸善法,深心解大道」;深心就是一心深入。

「憶念法不忘,常能受持法」,法要常常記憶著。九年來,《法華經》一路說過來了,已經十七品了,每一品就要用這麼長的時間與大家分享心得。現在事、過去事,佛的時代,佛所說的無量劫前,談今說古,全都說過了,大家還要不斷再回憶。

聽過的經典,我們落實在生活中。慈濟工作,包括一切人、事、物,近在我們周圍;遠,遠到天下國際間。從近的事物又再探討到遠處,天下有什麼樣的災難、苦難人生,我們要感恩有這麼多人從遠方、近處用身心付出財物、體力,落實照顧及急難救助。我們稍微回憶一下,該讚歎的慈濟菩薩,該慶幸的是有多少人得救,就有多少人成就。

常常說,付出無所求就是「大得」,因為你無所求,你的心已經先得了。利他之前,就已經利己了,因為我們的心接受法、認同法,依法身體力行,結果受苦難的人得到解脫!他們歡喜,我們安心,付出的過程真的是很豐富。

這種精進,不就是菩薩一心一志「六度萬行」嗎?六度他們都做到了。這種聽到,不論是輾轉傳回來,或者他們回來直接告訴我,無不都是很感動人。這都依靠人人的心「能持諸善法」。

普天之下,慈濟人都有這樣的精神,「能持諸善法,深心解大道」。花自己的錢,用自己的時間、體力去付出。這念心若沒有很深刻,體解到人生的大道理,身體力行,誰又做得到呢?

這種「深心解大道」,又是「憶念法不忘」。他的心中有法,任何一個時候「常能受持法」。任何時候接到任務,克服困難,就是要行,這樣就很感動了。我自己是很感動,想到這些慈濟人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下都做得到,這不是文字言辭而已,是真實人間行在菩薩道上。

「故於諸眾中,說法無所畏」。這就是身體力行去做,大眾中能夠互相分享,雖然是困難,「我做過了,我走過了,我也克服過了。這件事情已經完成,放在我的記憶中,我要與大家分享。」這是最實在、最踏實。

我們常常在聽,付出幫助人,需要的是一念心,不分有錢沒錢。有錢人不做等於「富中之貧」,沒有錢的人願意去付出,他的生命就很豐富。

在這個時代,我們若好好地持經,「能持是經」,不是只在那裡讀經,我們還要身體力行,「趣向道場」、「坐道樹下」。這條路,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,殷勤精進,步步都行在菩薩道上,這是我們共同的方向。

前面佛陀交代我們:「滅度以後,你們不用再去建什麼僧坊、造塔,都不用了,就是盡心力,在這樣濁惡世中將經法的道理身體力行去付出。」這樣的功德,數如恆沙,無法去計算。

法無不都在日常生活中讓我們受用。《法華經》無時不可受用,無處不存在。只要我們用心,這個地方就有塔;只要我們用心,有法的地方,就有佛的全身在;只要我們時時用心,那個地方就是清淨無染著。雖然現在是濁世法末之時,其實心中有法,處處無不都是淨土,心中就是靈山會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