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修學正法 弘傳大乘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4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06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修學正法弘傳人,常懷濟物悲愍心,
專志勤求大乘法,覺有情人菩薩法,
度脫一切諸眾生,為世造福淨行德,
攝持智慧諸善法,廣濟一切諸眾生。

法聽進來了,就要銘刻在心版,時時記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。我們要把握時間,應用每秒鐘的生命,入佛知見。我們學佛,佛知佛見就是我們的方向;方向既定,也已經踏上學佛的初地,時時要起歡喜心。雖然我們離佛的境界還很遙遠,只要方向對了,不怕路遙遠,我們要如規循法一步一步向前走。所以,現在最重要的就是「修學正法弘傳人」,我們修學正法,目標就是要將弘傳於人。

我們接觸佛法,好不容易已經踏上歡喜地,就要發心。佛知佛見是人生的正途,我們要發心立願,趕緊牽著後面的人往前走。佛教導我們要讀誦、書寫、身體力行,法要這樣傳、行要這樣走,這是佛陀的教育。我們的方向,要能知佛心懷,才能入佛的見解。

佛的心懷,就是「常懷濟物悲愍心」。我們不忍天下苦難眾生在迷茫中,就要學佛心。從悲愍心開始,「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」,現在的人叫做「同理心」。人的苦,就是我們的苦,要想辦法來解開這個苦難。

「專志勤求大乘法」,這個方法需要我們專心勤求;唯有大乘法,能走上佛所教化的菩薩道。自度度人,只要方向對了,有大白牛車能夠載我們向前走,往前走的同時,我們還要招呼人人同樣上大白牛車去。

我們修大乘法,叫做「覺有情人菩薩法」。我覺悟人間無常、苦、空,一切無我,卻還迷茫在這個娑婆世界。因此覺有情人要身體力行菩提道,招呼人人入菩薩法行六度。我們要能「六度萬行」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;有了智慧,眾生千千萬萬種,各有各的根機、觀念、習氣等等,要如何適應?這就需要覺悟的智慧,也就是菩薩法。

菩薩道就是我覺悟,我還要再度其他人,這叫做菩薩。自覺悟,是小乘,缺乏智慧的力量。大覺悟,就是五波羅蜜完成,般若波羅蜜圓滿,六度具足,方能「度脫一切諸眾生,為世造福淨行德」。

眾生芸芸,彼此不相識,卻是過去生、現在生、未來生,生生世世輪迴,只要有緣,我們大家相遇在一起,相識相知,能夠同志願力,相信過去生的因緣應該是很密切。既然過去生的因緣這麼密切,現在是同心志,未來也是同佛道,所以「為世造福淨行德」。這個「行」是共一條路走,要共同志念度脫一切眾生。一切眾生包括情與無情,人類、動物,一切都有性。

法,總是開頭要有人發心,立志願、勤求,自利利他。還得覺有情願意踏出這一步,行菩薩道度脫一切諸眾生,就能夠造福、利行。

「攝持智慧諸善法」,只要有智慧,除了「四弘誓願」、「六度」行,入人群來就是「四攝法」。輕輕的「布施」,溫柔的「愛語」,常念「利行」他人,與「同事」和睦相處,招攬同事大家來做好事,這在人群生活中很容易做。「攝持智慧諸善法,廣濟一切諸眾生」,這人人都做得到,沒有做不到的事情,士農工商都可以做得到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