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能持是經 兼行六度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4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04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一切諸佛之道法,
一切種智大覺者,
一切眾生之因種;
一切道種菩薩行,
能以聲聞一切智,
知佛一切諸種智。

「一切諸佛之道法」,就是釋迦佛覺悟之後已涵蓋所有的法,即是「一切種智」,一切種智完全納入佛一切道法中。換句話說,一切道法就是一切種智。「一切種智大覺者」,這些法是釋迦佛與天體合一的覺悟,所以他是大覺者;所體悟的一切種智,也就是諸佛的道法。

「一切眾生之因種」,意即佛所了解的一切道法。所有眾生的因、緣,佛無不瞭如指掌。有情生命有百百種,人類不過其中一種而已,人類心靈的因種,也多到無法計數。

不只心態種類,還有名相的眾生種類也很多;不只動物的因種清楚,天地之間,事相、理相沒有一項不是大覺者所了解的道理和法。這位大覺者的一切種智涵蓋如此之廣,即是「一切種智大覺者」。

「一切眾生之因種」,佛無不微細徹底了解,這就是我們想要學的。因為我們學佛,不僅僅要了解人間事相,更要了解自己。希望我們都能徹底清楚了解,自然就不會去犯,又能呵護天下眾生,這種覺悟,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。

「一切道種菩薩行」,我們能夠到一切道種智,就是菩薩所行的時間已經很久,從佛開始教化,聽法之後,依照佛陀開出來的方向,發大心身體力行一路走在「六度萬行」的道。在「六度萬行」中如法修行,如法傳法,廣度眾生。菩薩就是繼續修一切道種智,我們發心追隨菩薩的芳蹤,堅持不悔,自然就能夠到佛的境界。

你要跟菩薩走,就要聞法,「能以聲聞一切智,知佛一切諸種智」,這叫做「聲聞」。聲聞也是要發心,雖然根機參差不整齊,但是開始就要將法聽來。佛陀隨機逗教,讓他隨其根機接受。

聲聞小根器,只知獨善其身,佛陀沒有棄捨,也是耐心教導我們:沒關係﹗人人本具佛性,你用心了解、體會,將自己的心修好。我們雖然還未到達法身菩薩;法身就是有願、有力屢屢再來的菩薩。

我們在佛法中,有幸走入菩薩群中,真的要用心聽法。佛雖然不在人間,法還留在人間,有人願意用聲音傳法,我們也要聽進去;佛世的理想、佛世的教育傳到現在,我們應該聽進去,吸收世間一切的常識,了解一切智慧如何來。

「知佛一切諸種智」。我們以聲而聞,能知一切道法,知大覺者所明瞭的境界,知道一切眾生的因緣各不相同;我們知道菩薩就是向著佛開闊的道路,鍥而不捨地往前行,就能夠直通佛的境界。這條心道是開闊的,現在透過聲音我們了解了。

所以,真正體悟的是大覺者,身體力行在道上的是菩薩,我們才在學習只有「知道」。所以,依聲音而了解,叫做「一切智」;身體力行在這條菩薩道上,叫做「道種智」;而覺悟了,叫做「一切種智」。這是「三智」,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是很密切!

「修事行故,名道種智」。不是只有在經典中懂得去分別,人情世事也要很清楚,這就是菩薩之智。菩薩道理清楚了,世間一切世事都很清楚,能夠走入人群去廣度眾生,這叫做已得道種智的菩薩。

「理事圓融,故疾至一切種智」,道理都很清楚,走入人群不受影響,能夠度盡一切眾生,這就到達成佛的境界。一切理都清楚,一切道走得通,就是我們要走的路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