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受持正法 顯德開道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41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02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受持法弘正教,顯高德開大道;
鋪平路易行道,知識共行菩提;
施大法行大道,供三寶自性僧。

有段時間一直在提起「供養、受持」。佛陀說法在人間,不是為了得到供養,是無所求的付出。佛陀來人間,要將佛法普遍讓人人都能接受。法接受入心,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身心都能夠受用,還能普遍將法推動在人群中,讓人人能夠了解。

供養最重要的就是要信、要解。聽佛說法之後,要相信、要體會、要了解,又能夠受用,所以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宣揚經教;佛陀說,這就是如建塔造僧坊的功德。無相,是法的供養。你能夠了解佛的心意,如法接受,用法付出,這就是佛的慈心本懷。

「受持法弘正教」,修持法就要深心信解。深信解,開始要受持法了,趕快培養我們的弘誓願,我們要弘正教。

諸佛菩薩高德,不只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菩薩要弘正教、開大道、顯高德,現在的他、你、我,要懂得尊重己身,也要尊重身邊的人人。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,人人本具高德,覺性人人本具,只是我們還未接受,也還未用出去。未來,等待大家有心一起來開這條大直道。

佛所教法不只是信解,人間菩薩還能無所求地身體力行。菩薩道人人來鋪,「鋪平路易行道」。不做而已,真正要做不困難,願意走出去,身體力行就軌道,大家同時鋪平這條路就不困難。

「知識共行菩提」,我們都是佛的弟子,也都互為「善知識」。聽法有先後,先聽的為師,後聽的為弟子,回過頭來教後面的人,所以有師徒的緣,就是善知識。「知識共行菩提」,我們大家共知、共識,共行在菩提道。

大家共同一個心,「施大法行大道」。我們既然鋪平易行道了,大家好好走上這條大道。「供三寶自性僧」,在家人也都有自性三寶,不要看輕自己,我們要自尊重。只要有很多善知識共知、共識、共行,我們絕對可以開這條菩提道。所以,分秒不斷流逝過去,時間不斷地減少,我們弘法的心要愈殷切。

「受者領受法益」,我們每天好好地聽經,法收入心來,絕對能得到利益;「持者憶念持行」,這叫做「受持」。「受」,就是要領受進來;「持」,我們要常常憶念。一直告訴大家受法之後要回憶、要記憶著,念在心中,我們才能身體力行。

「以信解力故受,以願念力故持」,我們若有信解,自然就會接受;若有願念,自然就能受持下去。「是法華經五種法師持行之一」,我們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弘法等等,這是五種的法師。這樣很細膩地將它分開,希望法能夠流傳在後面人間。

不是只有誦、讀,最重要的是弘法,「皆求廣博大道」。希望這個法可以再更廣、更廣,大家更加了解。「成熟大道心故」,希望這個法都能入在人人的心,朗朗上口,法就不會不見了,法就留下來了。

我們必定要「一心在道,即身行道,以深心信解,持法供養」。我們要深心信解,還要「持法供養」,這是最大的供養。因為《法華經》是佛的全身,你能夠身體力行就是至高無上的供養,也是敬重的供養;我們「持法供養,不在事緣」,絕不是有形物質的供養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