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4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601集
繪圖/黃逸樵
僧坊安住道業,知足安穩常樂,
善解得大自在,包容太虛心寬;
感恩三寶常住,持法誠敬供養,報師親四重恩。
常想,六道眾生無量無邊,我們幸得人身;在七十幾億人口中,又有多少人是信仰佛法?其中正信的佛教徒,又有多少人可以聽到經典?而有幸聽到經法的人,可以日日聞法,觸事會理,落實在生活中的又有多少?
我們有幸聞法,生活上觸事會理,無不都在六度的軌道上;生生世世,日復一日,身體力行來來回回在菩薩道上,日子可以分秒不空過,多麼慶幸!
「僧坊安住道業」,集中在一座叢林裡,每天都能沐浴在法流中,安住道業。「知足安穩常樂」,雖然身辛苦,卻是心住於法,得到最安穩常樂;我們應該知足了,還有什麼煩惱嗎?煩惱一來,沐浴在法流中自然洗乾淨了。
我們要知足、善解,「善解得大自在」。雖然生活在人群中,來來往往無不都是同師同道的善知識;人與人間互相接觸,是否得大自在了呢!既然人人都在菩薩道上修行,將來就要走向成佛了。
為求佛道,每個人都要「六度萬行」。人與人間要懂得善解,用心勸勉,還要用行儀來影響他,用智慧來牽教他,不要與他在是非人我中浪費時間,這叫做「善解」。只要用善解的心,不受其影響,度人還能夠得大自在,這才是大智慧度眾生,所以善解得自在。
「包容太虛心寬」。只要懂得善解,自然我們的心就很寬闊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心量開闊廣無邊際。
佛陀教菩薩法,就是為濁惡世之時,菩薩要在人間廣度眾生。我們行菩薩道,心要寬,天下人、事、萬物、眾生等等無不都是我們心所包容、關懷。
佛心所懷《妙法蓮華經》,就是涵融天下大事。靈山會在古印度境內,佛的心靈道場也是我們現在精進的道場。所以我們要學習心如何開闊?心開天地寬,才能容納這座靈山塔,法的資源才能住在心中。因為我們要精進,續佛慧命就要頂戴這部經,所以「包容太虛心寬」,我們要擴大自己的心。
「感恩三寶常住」,因為有這部經,我們知道道理了,佛心懷「法華」──佛教我們行菩薩道。因此,我們要感恩佛、法、僧「三寶」常住世間,只要我們用心受持,三寶、正法都在我們心中。儘管形象說現在是末法,但是有心者隨時都是正法,與佛同住、共處,入如來室,同樣入如來塔,這塔就如我們的心,所以我們要感恩三寶。
我們感恩三寶,就要「持法誠敬供養」。我們接受法,就一定要身體力行,「福從做中得歡喜,慧從善解得自在」。我們學佛,絕對不能欠缺《法華經》,千經萬論都有教導我們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;但要如何俱全般若慧?其實,《法華經》就是佛智慧的全部。
還要「報師親四重恩」。父母給我們生命,師長給我們慧命,我們要恭敬、尊重,就要報師親的恩。我們在人間生活要靠人群,慧命成長也要入人群;有這麼豐富的人間法讓我們去體會、去體悟,我們要報眾生恩。
我們有感恩心,才會尊重法,才有辦法身心奉獻、付出。這是我們人人修行所不能缺少的,大家要用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