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》五種法師 續佛慧命

0觀看次
A- A+

2018041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99集

繪圖/黃逸樵


讚佛人間導師,出世轉大法輪。
菩提大直道故,說如來之教法,
圓教實諦妙理,隨應根機適化;
玄妙三時施教,精微深遠難思議。

「讚佛人間導師」,讚歎佛出現在人間,是人間的大導師!「出世轉大法輪」,一佛出世,開啟人間的智慧;要不然,世間很多迷茫,無所適從,到底要往哪裡去?佛陀出現在人間,就是轉大法輪。

大道理在人間說,而這些大道理我們已經聽到了;不只聽到了,且開始要入佛知見之時了。所以佛轉法輪,我們若有接受,法輪也是轉在我們心中。

所以,「菩提大直道故」。菩提就是很直的路,沒有彎曲,這樣身體力行。「說如來之教法」,這個大直道,就是直說佛的大教法。因為《法華經》是佛心所護念,也是佛的本懷,他的大直道已經在這個地方說了。如來的教法,就是我們現在所聽的「圓教實諦妙理」。

《法華經》說的是很圓融的道理,任何根機都應該聽得進去,而且很實用在人間。所以《法華經》是「圓教」,圓教的真理,叫做「實諦妙理」。我們要很珍惜這部《法華經》,就要「隨應根機適化」。佛陀說這部經,他是隨應根機,很適度來教育;什麼樣的根機,佛陀說什麼樣的法。

「玄妙三時施教」,因為它「玄妙」,包括佛陀「三時施教」,從「阿含時」,再轉入「般若時」,就來到「法華時」,讓大家從小而大,從有而空,從空、有而圓。這部經就是初、中、後善,讓大家很圓滿能夠接受。

它「精微深遠難思議」,我們若不要用心,就會覺得這部經很深奧、很龐大。是啊!講這部經要很有耐心,因為佛陀暢演本懷,用了七年的時間;我們要如何分析,讓人人全都圓滿、適應,大家都接受得到呢?

其實,說起來也不困難。有很多形容,我們若將它會理來,很容易!也不用七寶建塔。平時生活中,七種善行,都是做人的規則,如何在人間待人接物,如何將法聽來再分享出去。

總而言之,用法在人間,總是及時用心下功夫。我們要打開眼界,接受人間的課題,增加我們的知識、智慧,去發揮我們度人度眾的心願。佛轉法輪,我們就趕緊轉心輪,在人間把握時間,運用我們的法。所以,「精微深遠難思議」,只要你用心,不用想很多,既是難思議,就不用費很多心神。

佛陀再向彌勒菩薩說,我若滅度之後,能夠「聞是經典」,就是《法華經》。「有能受持」,若有人看到、聽到之後,又要來受持、修行這部經。經典需要讓人看得到,那個時代就是鼓勵人寫。「若自書、若教人書」,我要擁有,我自己留下來,我能夠再寫給別人;又請別人一起來寫,供應人的需要。

「則為起立僧坊」,應人所需要,能夠接觸到這部經典,這個功德就像在建僧坊、建精舍供人安住。寫經與建精舍讓修行人安住,功德是相等的。而且是用恭敬心、上等的木材,就是「以赤栴檀作諸殿堂」。不只建僧坊,又建殿堂作為講經處。這表示受持經典有功德。

受持經典有五種方式。第一「受持」,就是要有「信力故」。你相信,才會願意去「受持如來言教」。「堅固深信受之,於己憶持不忘」,你不斷讀誦,自然記憶就會很牢固,銘記在內心中。

「二讀經:正心端坐,目睹口讀經文句,是為讀經法師。」目睹、口誦,用眼睛看,用口誦出經文,就是讀經的法師。第三就是「誦經:背熟不須對文自然成誦」。背熟了,不用看文字,就能琅琅上口,「為誦經法師」,這是專門誦經的法師。

第四「解說」,「謂聖教義深難解,若能分明釋教訓授,是為解說法師」。這就要深入經藏,了解經典的意義,能夠將其中意義再解釋給大家知道。第五「書寫:謂傳續諸佛經典」。就是為了要傳續佛的經典,「若能書寫廣傳,流通大法」,這叫做「書寫法師」。

學佛,要學來自己受用,為佛傳續慧命,我們要向大眾宣說。因為,法乃是淨化人間,入世、治世的良方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