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4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595集
繪圖/黃逸樵
深信解持善因,感得如因報果,
謂信因果不虛,則無造惡之過;
若知法身常住,則無斷滅之見,
得悟入佛知見,頂戴如來法身,
暢佛本懷弘誓,傳佛法髓慧命。
「深信解持善因,感得如因報果」,日常生活中,我們每一個心念、每一個舉動,都要重視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報。因為開口動舌無不都在因緣中,起一個心念,一句話說出去,人就感受到了;舉一個手,走一步路,我們自己就已經造下所造作的因種。
我們信佛教法,若能日日相信、時時了解佛法深意,信解在我們的心、在我們的腦海中,心腦無不都是深信、了解,自然我們念念都是善因,所造作的都在善緣中,這叫做修行。
每一天的生活中,「感得如因報果」,所感受到,「我很歡喜」,我們就要感恩。我們感受的感恩,就是別人所得到的結果;他得到歡喜的結果才會來,回報給我們的,是讓我們安心、感恩。這都是相對待,也都是感如是因報果。
「謂信因果不虛,則無造惡之過」,從生活中的起因結果,以及修行中待人接物,我們更要相信因果不虛──修如是因、得如是緣,就受這樣的果報。我們若謹慎在行為,言語、動作就不會有造惡的過失,時時都在自我警惕,日常生活中小心、用心,這也叫做修行。
我們若能「觸事會理」,自然接觸任何簡單的事情都是在修行中,也都能夠會意。其實,修行就要面對實際人生的生活道理。不論是人間法──做人的方法、人間的常識,或者是入佛法之後,體解佛法的精髓,由淺入深,就要看我們有這個因緣深心信解嗎?要看我們的智慧,能夠浸潤在佛法中,遇法才能接受。
「若知法身常住,則無斷滅之見」,法要從淺入深,直到知道「法身常住」。聲聞雖然知道道理,卻是不肯與人接觸,他就是守在自己,不敢入人群了;若是菩薩,聽到道理,看得清楚分明,他對自己有信心,知道真如本性人人本具;我了解佛法的智慧,我要入人群引導他出來,這就是信心;信心足夠了,「法身常住」。道理通透了,他相信法身常住,自己有信心可以斷除無明,也就沒有什麼斷滅相,「則無斷滅之見」。
「得悟入佛知見」,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入佛知見。我們知道法身常住,就要悟入佛的知見。深心信解,就能夠常見佛住靈鷲山說法,這已經入佛知見了,也是入如來室了,與佛同住。
「頂戴如來法身」,佛的法身就好像在我們頭頂上,如此接近!我們要很小心顧好這一念,因為頭上頂戴著如來的法身,舉止動作都要很小心。
我們要時時發願:「暢佛本懷弘誓」。因為佛陀成佛之後,他心懷的願望,就是要將《法華經》的道理分享給所有眾生都能了解人人本具真如本性。現在因緣成熟了,佛將法暢演開來,我們也同樣要懷抱這個心願。
因為我們是佛陀募出來的傳法人,也同樣要「傳佛法髓慧命」。傳法髓慧命是我們的使命,生生世世都要銘記不忘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